据烟台市纪委监委消息:原烟台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宋吉良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烟台市纪委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2009年,烟台市开始研究启动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编制工作 [8]。
2010年1月,烟台市规划局聘请了国内高水平设计公司开始编制《烟台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11月10日,《烟台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基本编制完成并向社会公布,征求社会意见。12月12日,烟台市人民政府召开专评审会,《烟台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通过专家评审 [8]。
2012年5月,完成第一轮修改,《烟台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报送烟台市人民政府审批。
2013年3月19日,市政府正式批复了《烟台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按照国家有关要求,下一步要开展《近期建设规划》的编制报批工作。 [1]
2015年1月,市政府决定投入2亿元进行轨道交通前期工作。决定年内启动《近期建设规划》和《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工作。烟台轨道交通进入可研阶段。
2015年5月25日,市政府研究同意成立烟台市轨道交通公司,启动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的编制报批工作,其中,规划直达新机场线路成为关注的重点之一。烟台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已经市政府批复,规划设有机场专线。随着烟台轨道交通公司的组建,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已进入了实质性工作阶段,即将启动编制报批工作。 [2]
2015年6月1日,烟台市轨道交通公司完成工商注册,已完成组建,正在进行相关调研工作,将启动《近期建设规划》的编制招投标。
2015年7月,烟台市轨道公司会同相关方面研究规划编制单位的招标方案,方案确定后,即将通过招标方式确定研究单位,聘请其编制《建设规划》。
2015年7月27日,烟台市轨道公司已完成了《烟台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编制研究工作招标方案,并已上报烟台市有关方面审批。
2015年8月10日,市财政局通过了我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编制的招标申请,烟台市轨道交通公司获得面向国内招标的权利,进行招标相关工作。
2015年8月28日,烟台市轨道交通一期工程项目《建设规划》和《工可报告》编制采购竞争性磋商公告发布,正式开始招标。
2015年9月18日,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体)中标烟台市轨道交通项目建设规划和工可报告编制。
2015年12月24日,烟台轨道交通进行第一次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信息公示。
2016年1月19日,烟台轨道交通进行第二次环境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信息公示。
2016年2月15日,烟台市委书记孟凡利视察烟台轨道交通规划情况。
2016年4月底,《建设规划》通过省发改委初审。
2016年5月10日,《环评报告》上报国家环保部审查。
2016年5月24日,环保部正式受理《环评报告》。
2016年7月27日,烟台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16-2022)及线网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历时两月正式通过国家环保部环评 [3]。9月14日,烟台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勘察设计项目开始招标,车辆选型拟采用B型车6辆编组,授电制式拟采用DC1500架空接触网。全线投资估算约3025652万元 [7]。
2017年3月初,烟台轨道交通1号线开始进行地质勘探,涉及多条主干路限行。
2020年3月,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发布《烟台市1号线初设方案规划征求意见》文件。
2020年6月,烟台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征询意见公告发布。 [4]
2020年8月,烟台完成城市轨道交通1号线立项、融资、设计等各项工作,开启烟台的地铁时代。(牵头单位:市轨道交通集团)进展情况:项目申报所需的人口指标已满足要求,建设规划报告的调整完善工作已完成。上半年尚未完成建设规划国家审批。未完成原因:国家发改委拟于近期对《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管理意见》(国办发〔2018〕52号文)进行调整,调整期间不再受理首轮建设规划的申报。 [5]
2023年,烟台市轨道交通集团董事长向来访客人介绍了该公司负责的龙烟铁路市域化改造等重点项目的规划和推进情况,该工程于同年发布社会稳定风险分析公示,该项目于同年签约,同年11月,该项目可研获省发改委批复。 [9-12]
2024年,《龙烟铁路市域化改造工程施工总价承包招标公告》发布,截至同年,该市域化改造已开工。 [13-14]同年12月9日至2025年12月30日,因龙烟铁路市域化改造工程建设需要,计划对嘉陵江路(天山路——凤台山路段、泰山路——五指山路段)南侧两个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以及人行道进行围挡封闭施工。
确保人民群众平安便捷温馨出行,合肥市交通运输局围绕“平安春运、便捷春运、温馨春运”目标,提前研究谋划,精心组织部署,全力做好运力调度、安全生产、服务保障等各项工作,全力保障“路畅人安”。春节期间,合肥市交通运输运行总体平稳有序。 春节期间,合肥全市铁路共运送旅客186.50万人次(其中,发送旅客95.61万人次、到达旅客90.89万人次);机场共运送旅客30.80万人次(其中,进港旅客14.91万人次,出港旅客15.89万人次);市区道路客运运送旅客4.78万人次(其中,发送旅客2.94万人次,到达旅客1.84万人次);市区公共交通客运量830.13万人次(轨道交通555.75万人次、公交274.38万人次)。全市高速公路道口进出城车辆508.43万台次,同比增长12.27%,其中入城259.79万台次,出城248.64万台次。 畅通出行“最后一公里”。合肥市持续加强在火车站、汽车站等交通枢纽运力保障,做好与铁路部门等部门信息共享,合肥南站、火车站轨道交通末班车均延时至零点,预置公交、大巴车作为储备运力,为夜间到站旅客做好“兜底”服务。“合肥—六安”站点巴士不涨价、不停运,安全服务旅客6285人次。“空轨专线”春节服务“不打烊”,为3574名旅客提供便捷出行服务。合肥公交集团对途经市中心商业街区、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