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21日网站首页返回旧版
>轨道交通>正文

滴水不漏!交通运输科技示范工程给湖底隧道套上“金钟罩”

分享到:

太湖隧道是苏锡常南部高速公路的重要节点工程,全长10.79公里、横断面总宽43.6米,采用堰筑法施工,是目前国内最长最宽的湖底隧道。由江苏省交通运输厅推荐、省交通工程建设局承担的“超长堰筑太湖隧道科技示范工程”是交通运输部2020年批准立项实施的科技示范工程,形成了超长堰筑隧道建设运营可复制、可推广的技术成果。

“堰筑法”是什么?

简单形象地说,就是通过止水结构把周围的水给堵住,在围堰内部形成工作区域,之后再用抽水机把围堰里面的水抽干。

这样一来,就像在陆地上施工一样了。

等建设完成之后,再将围堰拆除,让水恢复流动,又是原来的模样。

Q

超长超宽堰筑隧道,怎么做到滴水不漏?

秘诀

三重六层防水施工技术!

第一重 混凝土结构自防水

1

含泥量是影响混凝土质量的一项重要因素。

含泥量高将加大收缩,容易出现开裂问题。

在太湖隧道施工过程中,采用全封闭式输送带+振动洗石机工艺对进场的粗骨料作二次清洗,使得含泥量控制在0.7%以内,低于标准规定的2%。

2

混凝土水化热也是影响质量的因素之一

太湖隧道地处江苏无锡,夏季温度高,混凝土搅拌过程中也会大量产热造成裂缝。

为了解决这个难题,项目创新性地采用原材料降温、搅拌环境降温、冷却水、制冰机等措施与设备,平衡新浇混凝土内部和表层温度场及新旧混凝土温度差;发明了高温型混凝土水化温升抑制材料和多元复合膨胀材料,定向、高效降低隧道混凝土不同阶段的多种收缩。

第二重 为隧道套上“金钟罩”

在施工缝处设置中埋式钢边止水带;

在变形缝处设置内装可卸式止水带、钢边止水带和外贴式止水带。

第三重 为隧道穿上一件“雨衣”

在隧道外侧包裹一层防水卷材。

Q

钢铁巨龙怎样在淤泥上站稳脚跟?

太湖是我国第三大淡水湖泊,湖底有大量淤泥质粉质黏土,湖中淤泥最深达14米。在淤泥中打入钢板桩宛如“人踩在豆腐上”。


如同陆地上建房子的地基,太湖隧道底板建设采用预制混凝土方桩水上沉桩的施工工艺,将方桩送至泥面以下15米。

“以前我们从来没尝试过这个深度。”项目专门成立专家组对打桩方案进行研究。

最终通过将原装的柴油锤换成更先进的液压锤,实现每分钟锤击30次、可连续击打200万次,将3654根24米长、重约18吨的方桩穿过湖水打入湖底,创全国水下送桩最深纪录。

2021年年底,太湖隧道顺利通车。

历经1400余个日夜,项目面向太湖隧道建设技术难题组织开展了20余项设计、施工专题研究,形成了5项标准规范、6部省级工法、10余项发明专利等技术成果,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显著,培养了一批交通工程人才队伍。项目创新成果在太湖隧道、春申湖路隧道、竺山湖隧道、金鸡湖隧道等工程中进行大规模应用,其中应用低温升、高抗裂混凝土技术200余万立方米,隧道开挖淤泥就地固化及填料化利用技术80余万立方米,烟气降解—温拌长寿命沥青铺装技术近11公里。

编辑:小鹿

行业数据 更多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