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21日网站首页返回旧版
>轨道交通>正文

【提升省域副中心城市品质能级】汕汕铁路建设者不惧热浪开凿隧道 地下120米掘进 洞内40℃如“蒸桑拿”

分享到:

工人们赤膊上阵,汗如雨下

昨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大暑,汕头气温达 36 ℃,高温热浪,让市民真切地感受到酷暑难耐的滋味。而面对温度超过 40 ℃的施工环境,汕汕铁路汕头湾海底隧道的建设者们依旧坚守岗位、步履不停,穿梭崇山峻岭间开凿隧道,为汕头交通建设挥洒汗水。

双向掘进 施工环境复杂艰苦

中铁十四局汕汕铁路站前六标位于我市潮阳区、濠江区境内,标段全长 22.2 公里,其控制性工程汕头湾海底隧道全长 9781 米,是世界首条设计时速 350 公里的单洞双线高铁海底隧道。

隧道内除了施工环境十分艰苦,施工条件也极为复杂,不仅需要面对强大的水压,还要穿越 17 条地震破碎带,其中包括 8 条活动断层,地质结构复杂,安全风险极高、施工难度极大。考虑到建设进度,项目部采取对向同步施工的形式:南岸设立进口、1 号斜井和 2 号斜井 3 个矿山法工区;北岸采用盾构法施工,实现双向推进,提升建造效率。

在汕头湾海底隧道南岸工区,项目部根据地质条件、断面大小、支护方式、工期要求等,人工打钻后应用爆破技术开挖隧道,再用出渣车将打钻、爆破产生的洞内土石运到洞外。隧道洞身形成之后,为保证在二次衬砌作业前提供抵抗围岩的压力,同时防止局部掉块、滑层现象,工人会在隧道立架支撑,保证隧道的稳定。最后用泵将混凝土输送到喷嘴处与液体速凝剂混合,借助高压风喷射,为整个隧道工程施工提供基础保障,进一步提高隧道施工的安全性。

每天施工前,工人们都要先进行班前教育,掌握施工工序的风险点及注意事项,强化一线工人的安全意识。在汕头湾海底隧道一号斜井外,技术员李金勇已穿戴好安全帽和工装,准备进入隧道的两个掌子面了解相应工序。” 早上隧道内温度大概 40 摄氏度,中午、下午时段能达到 45 摄氏度,刚到掌子面就出汗,一干活全身就湿透,工人一般每半个小时就要喝一次水,及时补充水分。”

李金勇向记者介绍,掌子面是隧道工程中不断向前推进的工作面,汕头湾海底隧道一号斜井分成大小两个里程,即两个相反方向同时推进,每个里程又分成上下两个台阶,下台阶分别分成左下及右下两个部分,总共六个工作面。隧道施工时一般会先将上台阶先推进几十米,再逐一推进下台阶,每个工作面都会经历打钻,爆破,出渣,立架,湿喷,也叫做一个循环。

冰块降温 酷暑不误工期

下午两点,骄阳似火,从阳光耀眼的外面走进隧道,眼前瞬间一片黑暗,裹挟着岩石味道的热空气扑面而来。在地底下干活,白天和黑夜亮度相差无几,隧道里 LED 灯照明之下,前方不断传来机械轰鸣声和换气鼓风机的轰响。” 尽管是在地下 120 米,但洞内温度依旧达到了 40 摄氏度,连呼吸的空气都是热的。” 现场技术员李宇说。隧道内几乎每一道工序都要用到机械,加上空间相对密闭,大功率机械的散热和掘进面摩擦散发的热量不易散发,现场所有人脸上汗珠滚滚,粉尘粘在脸上,又被汗珠冲的一道一道的。在闷热、高湿、空气不畅的特殊工作环境战斗,如同 ” 蒸桑拿 ” 一般。

当前,南岸矿山法段所处施工段的围岩情况较差,属于强风化花岗岩,围岩情况复杂,开挖后会形成临空面,虽然在安装立架前首先会进行机械排危,但依旧不能百分百排除碎石掉落的风险,这种情况给隧道施工队带来了不小的心理压力。而洞内高温,施工时也极有可能发生中暑事件。这种情况下,制冰厂的运冰车一天三次,早上 7 时、中午 1 时半、晚上 7 时,一次十方的冰块成了建设者们的消暑利器。冰块往隧道一放,能为闷热的隧道带来提神凉气和 4 度左右的降温体验,大大降低工人中暑的可能性。

在汕头湾北岸始发的盾构段,隧道施工环境同样十分闷热,日常温度在 45 摄氏度左右,最前端的刀盘作业区甚至超过了 50 摄氏度。在这样的环境里,技术人员、施工人员 24 小时轮班作业,精准调整各项运行参数,操控盾构机稳步前进。进入海域段之前约 300 米的上软下硬段是盾构施工难度最大的一段,既要将下部的硬岩磨碎,又得注意盾构机的平衡安全,还要预防孤石卡住去路,每天大约以 1 米速度缓慢推进。经过不懈努力,目前上软下硬段已经进入了冲刺阶段,预计 9 月份可以完全通过,顺利进入海域段,届时盾构掘进速度将翻倍提升,工期目标更加可控。

施工条件复杂、困难频出并没有打磨掉隧道建设者们的韧性和热情,项目部针对隧道节点安排、施工进度周密谋划,科学部署,攻坚克难。项目进场以来,汕头湾海底隧道斜井进入正洞、下穿 F8 活动断层施工等重难点问题如期解决,捷报频传。目前汕头湾海底隧道已掘进过半,稳步向前,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建设者们,在平凡的岗位上诠释不平凡的坚守。

编辑:小鹿

行业数据 更多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