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本增效工作是企业提高管理效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一场自我革命,也是提升企业精细化管理、增强发展后劲的必然选择。近年来,面对复杂性、严峻性和不确定性不断上升的经济发展环境,重庆轨道集团积极开展改革三年行动及对标管理提升专项行动,多举措挖掘增收节支、提质增效潜能,推动集团降本增效工作走深走实。
探索融资方式,夯实资金保障
轨道集团长期以来一直致力于优化债务结构,探索多渠道融资方式,在保障集团资金需求,满足轨道交通建设、运营和和沿线资源开发需要的情况下,力求深化融资管理,严控融资成本。
通过各类融资通道,累计筹措资金超1200亿元,为各板块业务开展提供资金保障。夯实资金保障的同时密切关注政策调整,在银行信贷融资方面,抢抓存量基准利率转换LPR的有利契机,与各金融机构紧密联系梳理LPR低转方案,极大地降低融资利率,可节约财务费用超3.4亿元/年。此外,在债券市场上,锚定国家“双碳”战略,着力发展绿色轨道交通,在资本运作领域也坚持“绿色金融”架桥引路,实现“金融节能”。目前,已累计发行绿色中期票据109亿元,当期发行利率较同资质、同品种、同期限债券均有一定优势,不仅体现了投资者对轨道集团的极高认可,也标志着集团在资本市场上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实施技术改造,推行委外维保,降低维保成本
随着重庆轨道交通线网规模不断提升,客流量日益增大,轨道集团正面临如何兼顾运营效率与安全,提高运营设施设备安全性和可靠性的挑战。为此,集团积聚技术新优势、探索试点新路子,在运营维保管控上出实招、下实功、见实效。
在保障运营生产安全和服务质量的基础上,通过技术改造,开展引进、吸收、消化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和新工艺的“四新项目”,提高运营维保工艺水平,降低运营物资耗费,其中,单轨列车轮胎逐步实现国产化替代,降低费用25%;优化自动售票机配置,降低纸币及硬币模块5-10%故障率,预计节约维修费用150万元/年;通过车辆列检规程试点优化,地铁1、6号线列车日常计划修理费预计可节约120万元/年;推进单轨列车受电弓滑块新技术上线项目,预计节约成本800万元/年;开展跨座式单轨走行轮胎由18万公里提高到25万公里的使用性能试验,单轨走行轮年平均更换成本预计可节约30%以上。
此外,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使运营设备设施专业维护管理逐渐向集约化、精细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在保证运营安全前提下,科学、合理地推进部分专业委外维保,1、2号线工务委外项目预计节约成本173万元/年,1、2、3、6号线房建装饰装修委外项目预计节约成本242万元/年。
挖掘设备节能潜能,加强能耗管理
轨道交通是名副其实的低碳节能、大运量交通工具,然而,即便是贴着“绿色出行”的名牌,轨道集团依然精益求精,不断挖掘运营中的节能降耗潜力。
在保证运营服务质量的前提下,轨道交通车站合理利用地下站和高架站附近的自然采光,并通过陆续更换节能灯具,节能改造车站照明系统,利用移动感应装置调节灯光亮度及分时段自动控制路灯照明等手段,预计可节约电量10.63万度/年,可节约电费约7.12万元/年。同时,各线路电扶梯应用变频节能技术,可在无人状态下进入到慢行节能模式,车站还根据人流量分布差异,动态采用平峰停梯节能模式,预计可节约电量约119万度/年,节约电费约84万元/年。
除此之外,优化人员结构、创新网络化运营思路、建设智慧城轨等一系列措施,使企业实现降本增效。轨道集团将充分利用政策优惠和国家补贴,持续深入开展降本增效工作,加快在建线路建设,提升运营服务综合能力,最大限度履行国有企业社会职能,不断提升轨道交通自身造血能力,推动重庆轨道交通高质量发展,让市民乘客享受到更周到更便捷的出行服务。
中国铁路集团通报,今年十一黄金周假期预计将发送旅客1.75亿人次。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星期天(9月15日)在官方微信公众号通报,中国铁路国庆黄金周运输自9月29日开始,至10月8日结束,为期10天,全国铁路预计发送旅客1.75亿人次,其中10月1日为客流高峰日,预计将突破2100万人次。 按照车票预售期的相关规定,铁路12306将从星期天开始发售国庆黄金周运输期间火车票,当天发售9月29日的火车票。国庆假期首日火车票将在中秋节(9月17日)当天开售。 中国铁路集团介绍,国庆黄金周运输期间,全国铁路将实行高峰运行图,统筹高铁和普速运力资源,日均计划开行旅客列车1万2000列,加开跨铁路局集团公司的直通旅客列车354列。 中国铁路部门也将积极应对国庆黄金周购票高峰,优化售票组织,提升旅客购票体验。深入分析客流特点,科学制定售票策略,动态优化票额分配,兼顾长途和短途旅客出行需求,加强票额实时监控,及时将票额投放至客流需求较大的车站,最大限度保障旅客出行需求。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和遏制第三方平台恶意抢票行为,营造公平公正的购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