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智慧城市、大城市群建设全面推进,轨道交通作为城市“生长”的脉搏越来越发达,与日俱增的客流量和越来越复杂的线路,正在给轨道交通管理和运营提出新的挑战。
记者了解到,当前除了传统城轨交通领域制造商、运营商与智慧交通技术服务商外,腾讯、百度、华为、阿里等也竞相从城轨云、智慧城市等多个角度进行布局,积极抢滩轨道交通数字化转型的制高点。
操作系统突破数据“藩篱”
轨道交通因建设工期长而带来“崭新而落后”的系统。一方面,同一线路不同业务之间系统分设,资源无法共享,容易形成信息孤岛;另一方面,新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新的技术和业务应用无法在旧的系统上共享。
“新技术带来局部功能提升,但又造成了系统的割裂,导致无数个独立的系统并存,我们称作‘烟囱’。”广州地铁集团副总经理蔡昌俊告诉记者,随着地铁线路扩展,“烟囱”就会越来越多。
2019年,腾讯与广州地铁合作,基于工业互联网和物联网,研发了新一代城市轨道交通操作系统——穗腾OS,该系统使广州地铁内多个子系统和设备实现“互联”。
“通俗地讲,就是将车站设备以及车辆、信号、通信、供电等所有系统设备的状态和数据连接起来,实现互联互通,避免出现‘数字孤岛’,为全线智慧运行维护提供数据基础。”腾讯智慧交通副总裁施雪松说。
数据显示,基于穗腾OS系统的“万物互联”,广州地铁18号线生产检修人员配员可减少16%;在一键开关站、视频巡更巡检等智慧车站应用上线后,原本需要一个小时完成的人工巡站工作,现在通过智慧摄像头10分钟即可完成。
“万物互联”的数字时代,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的应用为解决轨道交通数据“烟囱”问题带来了新的机遇。城轨操作系统的打造,为轨道交通行业企业提供了AI开放创新应用,正成为各大企业推进轨道交通数字化的重要手段。
华为基于中国市场的实践,打造了统一的数字平台,并支持合作伙伴基于该平台进行方便快速的智慧应用开发。其中,智慧应用覆盖建设、运营、维护等业务全生命周期,包括乘客智慧出行、智慧维护、周界检测等解决方案……
“行业走向数字化、智慧化,以泛在联接和开放平台为基础的数字化基础设施是根基,加上数据要素,行业生态伙伴一起合作,构建智慧应用,以此共创行业新价值、新未来。”华为机场与轨道军团轨道行业CTO熊先银说。
大数据“变身”数据资产
大数据平台只是城轨建设的手段,而大数据真正成为企业的数据资产,驱动用户运营决策、产品创新、客户体验升级、业务流程优化,才是智慧城轨建设的核心。
目前已经发布的穗腾OS2.0版本,首创了业务人员可以像拼积木一样灵活构建所需业务场景的低门槛编程功能,不但减少了对IT专业开发人员的依赖,还可以实现车站与线路之间共享、复用开发成果。
比如,在视频寻人方面,站务员将乘客照片在智慧车站应用上传,系统利用沉淀在穗腾OS上的智能视频分析算法组件,联动所有已物联接入的车站监控,便可快速识别乘客在车站出现的具体位置与时间,实现高效寻人。
施雪松说,当地铁的日常管理和运营面临越来越多不确定性时,穗腾OS可助力一线工作人员敏捷且强力地进行应对。
在高速城轨场景,华为提供车地通信解决方案,提供高可靠的Wi-Fi 6系列产品,通过一体化机箱支持便捷安装,在列车160km/h运行时能提供1.4Gbps大带宽和30ms时延,实现车载业务实时传输,保障城轨稳定运行。
记者了解到,目前该解决方案已正式应用于深圳地铁20号线,为该条全自动驾驶线路实现车载业务数据的实时回传。
广州地铁已经开始利用数字化技术实现了对设备系统的自动诊断和全生命周期的健康评估,从而将人力从重复性的检测工作中解放出来,既提高了效率,又降低了成本。
“我们就是要让那些重复性的检测工作、过去靠投入大量人力而无法实现增值的工作,全部由系统自动完成,而让人力去为系统和基础设施做增值的工作。降低轨道交通的沉没成本,是我们在轨道交通建设阶段就要考虑的事情。”蔡昌俊说。
“智慧大脑”释放行业价值
当前,全球轨道交通行业的发展正面临数字化变革拐点,面向MaaS(出行即服务)、绿色低碳、智能化等趋势,相关主体亟须打破传统思维、构建新范式,以进一步释放行业价值。
华为相关负责人表示,轨道交通数字化通常分为四个发展阶段,从基础设施信息化逐步发展到轨道上云,再通过数据与ICT(信息通信技术)融合构建智慧轨道,打造面向未来的综合交通。
施雪松表示,穗腾OS已经具备自我进化能力,各种新的应用在其上面“生生不息”,并将在客流疏导、车站管理、主动运维、智慧安防、防洪防汛、视频寻人等场景助力业务工作人员开展工作。
《广东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十四五”发展规划》提出,广东省“十四五”规划建设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总投资预计约为4.6万亿元,其中仅用于轨道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就达2.2万亿元。届时,广东轨道交通网络将更为密集,“轨道上的粤港澳大湾区”基本成型。
“未来,我们希望将穗腾OS作为大湾区轨道交通统一的数字底座。”蔡昌俊表示,建立实现业务融合和数据融合的平台,从而从根本上打破不同线路间、不同运营主体间的技术与管理方面的壁垒。
目前,很多企业正利用大数据融合和地图能力,探索城市交通和高铁的一体化规划,比如,通过乘客迁徙规律、实时路况等,为轨道交通行业提供实时热力分布等信息,助力优化不同方式间的运力供给。
施雪松强调,轨道交通“智慧大脑”的本质是通过物联、AI、孪生技术等能力,支撑跨系统的数据融合和全系统的自动化,这为未来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地铁系统的扩容、联结,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中国铁路集团通报,今年十一黄金周假期预计将发送旅客1.75亿人次。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星期天(9月15日)在官方微信公众号通报,中国铁路国庆黄金周运输自9月29日开始,至10月8日结束,为期10天,全国铁路预计发送旅客1.75亿人次,其中10月1日为客流高峰日,预计将突破2100万人次。 按照车票预售期的相关规定,铁路12306将从星期天开始发售国庆黄金周运输期间火车票,当天发售9月29日的火车票。国庆假期首日火车票将在中秋节(9月17日)当天开售。 中国铁路集团介绍,国庆黄金周运输期间,全国铁路将实行高峰运行图,统筹高铁和普速运力资源,日均计划开行旅客列车1万2000列,加开跨铁路局集团公司的直通旅客列车354列。 中国铁路部门也将积极应对国庆黄金周购票高峰,优化售票组织,提升旅客购票体验。深入分析客流特点,科学制定售票策略,动态优化票额分配,兼顾长途和短途旅客出行需求,加强票额实时监控,及时将票额投放至客流需求较大的车站,最大限度保障旅客出行需求。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和遏制第三方平台恶意抢票行为,营造公平公正的购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