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由在汉央企中交二航局参与投资建设的国内整体规模最大的内河沉管隧道——湖北省襄阳市襄江大道鱼梁洲隧道建成通车。
襄阳市襄江大道鱼梁洲隧道是连接襄阳市东津新区与樊城老城区的一条快速通道,项目全长5.4公里,总体采用隧道结构,其中两次下穿汉江的沉管隧道总长1.01公里,是华中地区首条内河沉管隧道,也是目前国内整体建设规模最大的内河沉管隧道。
襄江大道鱼梁洲隧道通车现场
沉管隧道由东汊660米6节沉管和西汊351米4节沉管组成,平均单个管节重约2.7万吨,相当于一艘“小型航母”。伴随着一节节预制沉管迅速成长的,是由中交二航局下属中交武港院团队自主设计研发、获得7项国家专利授权的“秘密武器”——“智慧移动工厂”。它能实现沉管预制标准化流水线式样作业,实现施工流程中各个环节无缝连接,大幅提高施工工效,有效缩短沉管预制工期,提升整体施工品质。
“哪里需要就移动到哪里”
移动工厂外形看上去方方正正,但它可是名副其实的“变形金刚”,按下遥控器的按钮,两侧外模可以快速打开,内腔模板可以快速收缩,瞬间方方正正的移动工厂变形为可以独立行走的小厂房,按下行走按钮,几个分块就可以灵活地穿梭在干坞的钢筋笼内,到了下个工位,再组合变形为方方正正的移动工厂,哪里需要就移动到哪里。
移动工厂外景
据中交二航局项目现场技术服务负责人梁丰介绍,预制沉管的每个节段作为一个移动工厂,每个移动工厂包括三大分厂:钢筋绑扎分厂、模板和浇筑分厂、混凝土养护分厂。其中钢筋分厂包括底板钢筋绑扎工位,腹板钢筋绑扎工位及顶板钢筋绑扎工位。根据施工工艺三个分厂采用同步流水化作业,实现钢筋绑扎、模板安装、混凝土浇筑及养护的无间断施工。
施工时,首先钢筋绑扎台车登场,为沉管搭“骨架”,然后模板台车登场,进行混凝土浇筑,为沉管筑就“血肉”,最后超声雾化机、土工布,棉被齐上阵,为沉管做养护、“敷面膜”。
干坞预制场
“传统沉管预制是采用固定胎模方式,由于钢筋绑扎、混凝土浇筑、养护等都在一个工位,要将各工序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分段预制,作业连续性差,工作面小,交叉作业多,施工效率低。”梁丰介绍,运用移动工厂后,内部从左到右形成横向工厂流水线,可同时进行钢筋绑扎,模板清理与支撑,混凝土浇筑养护等工作,将传统节段预制周期由12天缩短至9天,预制效率提升25%,大幅缩短预制工期,减小节段间混凝土凝期差,有效降低了混凝土开裂风险。
智慧工厂,科技加持
为了实现智慧移动工厂工艺的智能化,中交武港院项目团队还研究设计出一套智能化集中控制管理系统,在装备内集成位移、应力、压力和温度湿度传感器,通过编写自动控制程序,预先设置流量、压力值等参数,不仅能实时展现当前的施工进度、模板位移、混凝土养护情况,还能实时监测结构应力健康情况、发出碰撞预警、动态调节养护温湿度,进行沉管线型预警,真正地实现终端智能化。
干坞预制场
移动工厂不仅能预制沉管,还可以服务现浇隧道,缩小版的移动工厂还可以建设时下新新城市的地下综合管廊,通过调整模板尺寸,适应不同截面不同高度的隧道、沉管、管廊的施工,到哪都能当主角。
服务于襄阳鱼梁洲隧道的移动工厂通过对工艺的创新、设备结构的优化以及集中控制管理系统的运用,保证了预制沉管抗渗性能,将总工期缩短约4个月,减少了1600吨的临时结构工程量和60%以上的模板系统操作人员,为项目节省了各项成本约5540万左右。
本技术取得了“干坞顺浇法预制智慧移动工厂”为核心的专利族群7项,取得一级工法1项、发表中文核心论文3篇、技术成果经中国航海协会鉴定,总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可为同类内河沉管隧道的设计、施工提供丰富的经验,起到良好的借鉴作用。
中国铁路集团通报,今年十一黄金周假期预计将发送旅客1.75亿人次。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星期天(9月15日)在官方微信公众号通报,中国铁路国庆黄金周运输自9月29日开始,至10月8日结束,为期10天,全国铁路预计发送旅客1.75亿人次,其中10月1日为客流高峰日,预计将突破2100万人次。 按照车票预售期的相关规定,铁路12306将从星期天开始发售国庆黄金周运输期间火车票,当天发售9月29日的火车票。国庆假期首日火车票将在中秋节(9月17日)当天开售。 中国铁路集团介绍,国庆黄金周运输期间,全国铁路将实行高峰运行图,统筹高铁和普速运力资源,日均计划开行旅客列车1万2000列,加开跨铁路局集团公司的直通旅客列车354列。 中国铁路部门也将积极应对国庆黄金周购票高峰,优化售票组织,提升旅客购票体验。深入分析客流特点,科学制定售票策略,动态优化票额分配,兼顾长途和短途旅客出行需求,加强票额实时监控,及时将票额投放至客流需求较大的车站,最大限度保障旅客出行需求。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和遏制第三方平台恶意抢票行为,营造公平公正的购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