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0日,长沙地铁发布消息,2月18日全线网单日客流再次刷新历史纪录,首次突破300万。北京青年报记者注意到,除了长沙地铁,青岛、杭州、深圳、西安等国内多个城市的地铁客流量均创下历史新高。从各地公布的情况来看,近期地铁客流量飙升的主要因素为复工、开学返校、出游、免费乘坐等多个因素叠加。
青岛、长沙等地铁
刷新历史客流新高
据长沙地铁消息,2月18日,长沙地铁全线网单日客流再次刷新历史纪录,首次突破300万,达315.1万人次,客流强度也以1.65万人次/公里位居全国榜首。其中,2号线五一广场站、万家丽广场站、长沙火车南站客运量位居线网前三,三站客流总数达62.7万。而橘子洲、溁湾镇、湖南大学等景点周边车站也是异常火爆,迎来了今年以来最大客流高峰。
随着节后全社会复工复产,青岛地铁线网客流一路狂飙。2月17日,线网客运量达124.37万人次,刷新青岛地铁开通以来单日客运量最高纪录。其中,地铁青岛北站、台东、李村为线网客运量前三车站,分别为10.50万人次、9.35万人次、7.43万人次。据青岛地铁统计,2023年1月28日(春节假期后第一个工作日)至2月17日,线网客运量节节攀升,累计客运量2136.78万人次,日均客运量101.75万人次。
在客流加大的情况下,青岛地铁针对乘客节后返校及通勤的出行需求,做好重点车站的运输保障,加强商圈、景点车站的客流盯控,通过加开列车、延长列车停靠站时间等手段,常态化做好大客流应对工作。2月20日起,青岛地铁部分线路行车间隔再压缩。
广州地铁方面,随着上班通勤客流增加,广州地铁客运量持续增长,上周线网工作日客流超850万水平。其中2月17日(周五)客运量突破983万。进站量排名前10的车站为广州南站、体育西路、珠江新城、广州东站、公园前、嘉禾望岗、大石、客村、市桥、广州火车站。
免费日期间出行意愿强烈
有效带动地铁客流恢复
2月18日,福州地铁线网总客运量达到78.24万人次,刷新历史最高客流纪录。其中,1号线34.71万人次,2号线24.59万人次,5号线9.38万人次,6号线9.56万人次,较原线网最高客流日2022年10月1日的67.60万人次增幅15.74%。
需要注意的是,此前,福州地铁响应上级部门要求2022年12月10日起所有法定节假日和休息日全线网包含1号线、2号线、5号线、6号线全民可以免费乘坐福州地铁。福州地铁表示,随着天气回暖,在“免费日”期间市民出行意愿强烈,有效带动地铁客流的恢复。
2月17日,深圳地铁全网(含4号线)总计848.73万人次搭乘地铁出行,刷新在2021年12月31日跨年夜创下的843.19万人次历史最高客流纪录。
对于地铁客流如此高的原因,深圳地铁表示,2月13日至2月17日工作日期间,全网累计客运量3982万人次,日均客运量接近800万人次(达796.34万人次),稳居全国第四。2月17日,更是在工作日通勤客流、学生客流、外出休闲游玩客流等多重因素的叠加影响下,首次在正常工作日突破单日客流840万大关,同时也首次实现连续两周工作日周五均突破800万量级。深圳地铁提醒,近期部分车站客流增长明显,请提前规划乘车路线尽量错峰出行。
杭州地铁一周内
总客流量“两刷”最高纪录
在杭州,2月17日,杭州地铁线网总客流达到422.11万人次,为历史新高。而就在2月14日,杭州地铁线网总客流量达到405万人次,刷新了此前的历史最高纪录。
西安地铁则单日超390万人次。据西安地铁介绍,随着通勤客流的不断攀升及中小学、各高校陆续开学,西安地铁客流将持续保持高位,早晚高峰大客流将更加突出,仅2月17日,西安地铁线网单日客运量达390.53万人次。据了解,西安地铁线网部分车站在客流高峰时段,将根据现场客流适时启动客流控制措施,地铁方面提醒市民乘客尽量错峰出行,另外早晚通勤提前做好行程计划。
中国铁路集团通报,今年十一黄金周假期预计将发送旅客1.75亿人次。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星期天(9月15日)在官方微信公众号通报,中国铁路国庆黄金周运输自9月29日开始,至10月8日结束,为期10天,全国铁路预计发送旅客1.75亿人次,其中10月1日为客流高峰日,预计将突破2100万人次。 按照车票预售期的相关规定,铁路12306将从星期天开始发售国庆黄金周运输期间火车票,当天发售9月29日的火车票。国庆假期首日火车票将在中秋节(9月17日)当天开售。 中国铁路集团介绍,国庆黄金周运输期间,全国铁路将实行高峰运行图,统筹高铁和普速运力资源,日均计划开行旅客列车1万2000列,加开跨铁路局集团公司的直通旅客列车354列。 中国铁路部门也将积极应对国庆黄金周购票高峰,优化售票组织,提升旅客购票体验。深入分析客流特点,科学制定售票策略,动态优化票额分配,兼顾长途和短途旅客出行需求,加强票额实时监控,及时将票额投放至客流需求较大的车站,最大限度保障旅客出行需求。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和遏制第三方平台恶意抢票行为,营造公平公正的购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