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21日网站首页返回旧版
>轨道交通>正文

广西柳州轨道交通被点名!新增隐性债务176.95亿元

分享到:
进一步严肃财经纪律,发挥警示教育作用,日前财政部通报了2022年以来查处的8起隐性债务问责典型案例,涉及新增隐性债务近460亿元。

 

8起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问责典型案例违规新增隐性债务的方式多样,如要求省属国有企业垫资建设新增隐性债务;要求代理银行垫付资金且长期未清算新增隐性债务;以预期土地出让收入等作为项目投资回报来源,要求国有企业垫资建设新增隐性债务等;还有银行违法违规向地方政府及其部门提供融资及相关服务新增隐性债务。
8起典型案例曝光
11月6日,财政部通报的2022年以来查处的8起隐性债务问责典型案例中,有通过国有企业垫资、融资、借新还旧的。
财政部通报显示,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要求国有企业垫资建设应由财政预算安排的项目新增隐性债务。2016年2月起,广西柳州市北城投资开发集团有限公司、广西柳州市城市建设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广西柳州市轨道交通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广西柳州市东城投资开发集团有限公司依据市委常委会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决议,垫资承担应由财政预算安排的土地一级整理开发、代行土地收储等业务。2018年至2021年6月末,形成新增隐性债务176.95亿元。
在陕西省西安市,通过国有企业举债融资新增隐性债务。2019年8月至2020年12月,依据西安市政府专项问题会议决定,西安国际会议中心等项目建设资金由市、区两级财政承担。西安世园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西安国际会展中心展览馆等3个项目建设的名义向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陕西省分行等5家银行贷款70亿元,截至2021年6月末,项目实际提款61.5亿元,其中26亿元用于西安国际会议中心项目建设支出,形成新增隐性债务26亿元。
在四川省成都市彭州市,市政府授权彭州市国有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作为濛阳新城片区综合开发城市综合运营商,开展区域内基础设施、地产开发等项目的投资、融资、开发、建设及运营工作,并承诺以预期土地出让收入等作为项目投资回报来源。截至2021年9月末,该公司累计筹集资金4.32亿元用于新城片区建设,形成新增隐性债务4.32亿元。
持续强化隐性债务查处问责力度
通报还提到了部分地方政府化债不实的情况。例如,2021年1月至6月,景德镇市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及其子公司以发行中期票据、超短期融资券和融资租赁、固定资产贷款、流动资金贷款等方式获取的融资资金3.43亿元,偿还12笔到期隐性债务并作为化债处理,造成化债不实3.43亿元;景德镇市国资运营投资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短期融资券募集资金、债务融资工具定向募集资金、棚改贷款归垫资金以及自有资金12.05亿元,偿还到期隐性债务并作为化债处理,造成化债不实12.05亿元。
实际上,随着中央对地方债务风险的表述从“严控新增隐性债务”转为“制定实施一揽子化债方案”,全面系统化解地方债务风险的速度正在加快。
今年以来,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在诸多重要会议中被提及,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建立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长效机制,建立同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政府债务管理机制,优化中央和地方政府债务结构。
财政部表示,以上8起典型案例,暴露出一些地方和单位的领导干部政绩观存在偏差,纪律观念不严,在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中,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打折扣、搞变通,严重影响了隐性债务风险防范化解工作成效。对相关责任人予以严肃问责,充分彰显了对隐性债务问题终身问责、倒查责任的坚强决心和坚定意志。
各地方、各单位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部署,把防范化解隐性债务风险作为重要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始终树立风险意识和底线思维,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妥善处置和化解隐性债务存量。财政部将切实履行财会监督主责,对新增隐性债务和化债不实等违法违规行为,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问责一起”,持续强化隐性债务查处问责力度,有效防范化解隐性债务风险。
前10月中国发行
用于项目建设专项债券35192亿
2023年前10个月,中国各地在批准下达的新增债务限额内,发行用于项目建设的专项债券35192亿元。
财政部17日公布1—10月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使用情况。相关数据显示,上述专项债券主要用于市政建设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社会事业、交通基础设施、保障性安居工程、农林水利等重点领域建设。
财政部表示,下一步,将加大工作力度,一方面,提前下达2024年度部分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额度,合理保障地方融资需求;另一方面,强化政府债券特别是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管理,适度扩大专项债券投向领域和用作项目资本金范围,保障重点项目建设资金需求,引导带动社会有效投资,提高债券资金使用效益。
同日,财政部还介绍了增加发行1万亿元国债三方面工作的最新进展。
10月底,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决议,明确中央财政将在2023年四季度增发2023年国债1万亿元。增发的国债全部通过转移支付方式安排给地方,集中力量支持灾后恢复重建和弥补防灾减灾救灾短板,整体提升我国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更好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对此,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会同相关部门建立增发国债项目实施工作机制,加强部门协同,强化统筹协调,共同抓好增发国债各项工作。将向地方印发通知,明确项目申报条件、程序等要求,根据地方申报项目情况分领域开展审核;按照国债发行计划和有关工作安排,合理把握发行节奏,推动增发国债平稳顺利发行。财政部将会同有关方面抓好增发国债的各项具体工作,做好项目审核和预算下达,加强国债资金监管,切实提高国债资金使用效益。
在增发国债之后,2023年中央预算也作出相应调整。2023年中央本级支出不变,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比年初预算增加5000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算相应增加5000亿元,支出增幅由5.2%提高至7.4%。相关分析认为,增发国债有利于缓解地方财政支出压力。同时,通过政府投资带动全社会投资,能加强宏观经济政策逆周期调节的力度,有利于扩大内需。
 

编辑:卓卓

行业数据 更多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