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身份证、互联网医院、智能家居……数字技术催生的新产品、新场景,正加速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不久前印发的《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要求“普及数字生活智能化”。如何构筑更好的数字生活新图景,让更多人共享舒适便捷的数字生活?即日起,本版推出系列评论探讨这些问题,展望数字社会美好未来。
——编 者
早上6点半,福建厦门的公交司机肖新华驾驶37路区间车驶向火车站;到站后,他再次出发开往第一码头,此时路线牌已变成M9路接驳线。同一辆车,不同线路。厦门的“灵活公交”模式,依托对站点流量、流向的大数据分析,有效整合司机和车辆资源,优化运力调配,实现哪里乘客多,公交就开往哪里。
有人说:从马车牛车,到蒸汽机车,再到智能汽车,交通行业正在从“运力”时代向“算力”时代跨越,公共交通和出行服务的面貌将被极大地改变。以数据算力优化交通运力,不限于对车辆进行智能化改造,还可以通过道路上的摄像头、激光雷达,将人、车、线、站、路、停车场等多方面数据传递给城市交通的“智慧大脑”,形成分级决策方案,从而实现公共交通的整体优化和精细运营。
“让乘客有车坐”,是公共交通的基础问题,“让乘客体验更好”,则需要在智慧交通上下大功夫。在湖北武汉,不少公交车配备全景监控系统,消除驾驶员视觉盲区,乘公交车更安全了;在湖南长沙,智慧定制公交经过路口时,信号灯优先放行,节省通行时间,乘公交车更快了;在海南海口,定位系统一次次帮助乘客找回遗落物品,乘公交车更省心了……通过数字技术赋能,补齐服务短板,公共交通将兼具价廉、节能、环保、便捷、舒适等优势,必能吸引更多人把它作为出行选择。
智慧交通的优势,不仅在于优化班次频率改善出行体验,还可以通过智慧公交站台等提供延伸服务,满足乘客多样化的需求。以公交电子站牌为例,它可以集成诸多服务功能,除了天气和路线信息展示、到站提醒,也可以提供无线网络、免费充电等服务,夜间还可以通过视频监控、SOS一键呼救等更好保障乘客安全。这些改进,对一些特殊群体很友好。有乘客感慨:“现在这种新型公交站牌就很好,方便中老年人出行。”
随着数字技术的进步和更多新的应用场景落地,公共出行服务的改善还有更大的想象空间。前不久,厦门城市公交综合智慧系统科技示范工程通过交通运输部验收。快速公交无需人工操作,就能实现站台精准停靠;与前车不在安全距离时,两车启动防撞系统;城市公交智能诱导系统计算最佳动力方案,辅助驾驶员平稳行车……数字技术赋能公共交通,不仅直观地提升了居民出行便利度,在维护出行安全方面也增加了更多保障。
公共交通服务,关乎社会运行效率,也关乎每一个人的生活品质。让公共交通更智慧,是构筑美好数字生活新图景的重要方面。深化数字技术赋能,优化城市运力,提高出行共享率,不断解决影响群众顺畅出行的难点堵点问题,定能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新期待,让数字文明之光点亮幸福未来。
今年以来,江苏持续加大铁路建设投资,1-8月累计完成投资449.26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71.6%,超时序进度,确保完成年度目标。 9月5日,沪渝蓉高铁六合特大桥跨马汊河矮塔斜拉桥主墩连续梁“0号块”顺利完成混凝土浇筑,正式进入连续梁施工阶段。跨马汊河矮塔斜拉桥全长520米,塔高58.5米,为该标段关键控制性工程,对下一步架梁通道的打通至关重要。 中铁上海工程局沪渝蓉高铁南京枢纽站前2标一分部副经理杨志告诉记者,主塔“0号块”是连续梁的首件,接下来将采用悬臂浇筑法从两边桥墩向跨中施工,分25个阶段进行浇筑,最终实现桥体合龙。 与此同时,世界最大直径高铁盾构隧道——沪渝蓉高铁崇太长江隧道“领航号”盾构机已掘进突破1000米大关,到达长江江底,开启万米穿江长跑之旅。隧道全长14.25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是目前建设标准最高、掘进距离最长、规模最大的世界级高铁越江隧道工程。 今年计划通车项目沪苏湖铁路已进入静态验收阶段,确保今年年底具备开通运营条件,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注入新动能。 今年江苏铁路总投资预计将突破600亿元。目前,全省累计有超过780公里高铁在建,通苏嘉甬、宁淮城际、沪苏通二期等一批高铁项目都在紧锣密鼓的加快施工,预计2027年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