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城市公共交通分会推荐申报,厦门海沧新城综合交通枢纽工程入选第二十届第二批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
一、工程概况
2002年6月13日,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总书记到厦门公交集团调研,并于同年提出“提升本岛、跨岛发展”战略,海沧新城综合交通枢纽项目就是在该战略的指导下,策划生成并最终落成。
海沧新城综合交通枢纽工程位于厦门市海沧区,是福建省首个以复合型立体公共交通为主体的,以“交通枢纽+商业中心+保障租赁+开放空间”的社会公益性兼容商业经营性运作模式的现代化交通枢纽综合体,是国内同类工程中建设规模大、复杂程度高、结构形式先进、社会效益凸出、总体技术先进的大型综合性交通工程,在同类工程中具有重大突破与创新,工程整体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项目集长途客运、城市公交、出租车、“P+M”社会停车及轨道等多种交通方式于一体,是厦门公共交通健康发展的重要节点,充分体现了功能创新、综合交通协调、构建绿色出行方式、落实“双碳”目标等发展理念,促进了城市公共交通由单一交通功能向综合开发建设与市场化运营相结合的发展模式转型升级,推动了综合性交通枢纽工程的可持续发展。项目在工程建设和工程运营等方面对国内外同类工程具有良好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具有较强的参考和推广价值。
二、工程规模
项目总占地37218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88363平方米,工程总造价约8.0亿元,地下3层建筑面积约91363平方米,地上部分建筑面积约97000平方米,其中交通枢纽站房36000平方米,保障性租赁住房15000平方米,商业16000平方米,办公30000平方米。项目由厦门公交集团下属子公司“厦门陆海通客运枢纽投资有限公司”通过公开摘牌取得用地使用权。
项目主要由综合楼、办公楼、宿舍楼、车辆检修地沟、地下室组成。综合楼为综合体的裙房,共4层,主要包括长途客运站、换乘大厅、商业等功能;办公楼为22层高层建筑,将打造建设与交通产业园;宿舍楼为16层高层建筑,已申请为厦门市保障性租赁住房;地下设3层,地下1层为公交枢纽站、出租车营业站及与轨道交通的换乘大厅,地下2层、3层为社会车辆停车场及设备用房。
项目共设置1236个停车位。其中地面一层可容纳66台长途客车;地下一层建设了64个公交车位,可同时容纳15台公交车始发运营;地下共1106个小车停车位,包含的士、网约车及社会车辆。已建设充电桩75枪,总功率2580kW,建成后可服务于海沧区纯电动出租车及网约车,实现公交场站充电桩资源复用。车辆检修地沟为一栋单层独立建筑,作为交通枢纽站车辆维修配套工程。
三、形成主要科技成果
01
1、“TOD”模式和“P+M”换乘系统
厦门作为全国著名的旅游城市,吸引着全国各地游客前来,客运站作为本市与市外交流的重要节点,在吸纳外地游客的同时,又可以通过便捷的公交、出租车、轨道交通快速输送至全市各地,提高交通效率的同时提供完善的商业、居住配套服务。
长途客运站、公交场站、出租车运营站、轨道交通站与社会车辆停车场组成“五位一体”的多样化交通体系,融合了大型商业综合体、高层办公、保障性租赁住房等城市部分职能,促进城市人流快速便捷地流入与流出,激发城市活力。
厦门是以厦门岛为核心的环岛型城市,进出岛交通压力以及岛内本市交通压力巨大,该工程的“P+M”换乘系统可以实现海沧区私家车的高效换乘,实现车辆高峰时期的截流,缓解岛内交通压力,构建绿色出行方式,促进实现“双碳”目标,已成为全市范围内的“P+M”换乘系统组网中的重要节点。
同时设计下沉式地沟,增设车辆维修保障功能,于枢纽站内一站式完成站内所有长途客运车辆、公交车辆安全性能检查、故障维修、车辆维护、应急救援以及临时性生产任务等车辆保障,安全、高效提升客运车车辆和公交车辆上线服务市民出行能力。
02
2、5G+融合技术赋能交通运营管理
本工程项目中的5G+车联网及北斗高精定位融合技术应用作为交通部的“厦门城市公交综合智慧系统科技示范工程”、国家发改委的“城市级车路协同及数字化智慧出行示范平台项目”试点项目,为以上国家示范项目的实施提供抓手、经验和成效,同时为海沧新城综合交通枢纽的交通运营业务管理的信息化、智能化赋能。
通过在本工程公交场站出入口及场站内设置的车路协同设备,实现场站进出车辆汇入城市道路T或Y型路口场景、以及场站内部车辆交汇场景的安全预警、车辆识别、智能提醒、车速诱导等,使用车路协同技术提升行车安全和管理效率。
通过5G+北斗高精度定位以及大数据、云计算、CA安全认证等技术,在本工程公交、地铁换乘区域建设交通枢纽信息发布系统,通过对车辆以及北斗高精度定位等数据的采集以及运用服务,汇集各类公共交通出行相关数据。通过平台将地铁、公交的车辆信息进行数据互通,实现公交、地铁到离站信息、线路班次信息等的互联互通。
同时为市民提供一体化公共交通查询和换乘导览服务,实现公交、地铁实时动态信息和换乘信息一屏显示。实现手机移动端信息交互及查询服务,提高市民换乘公共交通工具的出行体验感,缩短出行时间。
03
3、施工创新技术
为解决本工程地下规模大,且轨道贯穿建筑,施工难度高,及地质环境差,结构体系复杂等技术重难点,施工单位联合公司范围内其他类似项目,对城市中心复杂环境下超大深基坑支护结构适应性、城市核心区超大地下混凝土结构动态快速施工技术,型钢混凝土施工技术,高密度塔吊布设及安全运行管理技术、基于BIM技术的施工组织和专项方案优化技术、复杂城市环境下综合交通枢纽施工内外部交通疏解方案等课题进行研究,为城市复杂环境下综合枢纽的施工提供了一套既安全可靠又经济适用的施工方法和管理理念,丰富了我国城区地下空间结构施工的施工技术体系,也进一步提升了我国城区地下空间结构施工的经济性,最终形成了《复杂城市环境下多层次地下空间结构施工关键技术》,该成果荣获中国铁道学会授予的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阅读延伸
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由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和北京詹天佑土木工程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会于1999年联合设立,是经国家批准、建设部认定、科技部首批核准的科技奖励项目,得到科技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水利部、中国铁路总公司(原铁道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以及行业内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已经成为我国土木工程建设领域科技创新的最高奖项,为促进我国土木工程科学技术的繁荣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詹天佑大奖在建筑、交通、铁道、水利等建设主管部门的支持与指导下,由“詹天佑大奖指导委员会”和“詹天佑大奖评选委员会”评定。
本奖项每两年评选一届,每届分两批,每年评选一批,授奖率严格控制在申报项目总数的30%以内,两批全部评选完成后组织颁奖仪式。
9月13日,记者从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国铁集团”)获悉,为期5天的铁路中秋小长假运输明日启动,自9月14日至18日,全国铁路预计发送旅客7400万人次,日均发送旅客1480万人次,9月15日为客流最高峰日,预计发送旅客约1680万人次。 国铁集团客运部负责人介绍,今年中秋小长假旅游流、探亲流、学生流交织叠加,铁路客流总体将保持高位运行。从铁路12306预售情况来看,北京、广州、上海、成都、杭州、深圳、南京、武汉、西安、郑州等城市和北京至上海、长沙至广州、西安至成都、北京至呼和浩特、北京至郑州等区间客流较为集中。铁路部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适应旅客出行需求强劲增长的新形势,精心制定假日运输方案,千方百计挖掘运输潜力,优化旅客列车开行方案,落实便民利民惠民举措,为旅客假日平安有序温馨出行和经济平稳运行提供有力支撑。 科学配置资源,加大运力供给。全国铁路实行高峰线运行图,统筹高铁和普速运力资源,日均计划开行旅客列车11100余列,较日常增加590余列,安排加开跨铁路局集团公司直通旅客列车244列。用好铁路12306售票和候补购票数据,动态分析客流运行情况,灵活精准增加运力投放,采取加开临客、动车组重联运行、增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