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能源具有来源多样、清洁低碳、灵活高效、应用场景丰富等特性,将逐步替代石油、煤炭等化石燃料,成为全球能源重要载体。目前,氢能在全球能源占比仅0.1%,根据全球主要能源研究机构预测,2050年氢能占比将达到12-22%,空间广阔。
全球氢能直接投资金额达2400亿美元
2022年以来,可以明显感受到各地氢能产业相关政策指引正在提速。目前,全国已有20多个省份发布了氢能规划和指导意见共计200余份,覆盖氢能全产业链的产业集群初现雏形。” 钟迎春指出,基于政策规划、资源禀赋、下游消纳能力等因素的差异,我国各氢能产业集群的侧重点也不尽相同。比如,西部地区绿电资源丰富,政策切入重点在制氢环节;中部地区鼓励“制储输运”全链条发展;京津冀地区致力于氢制备及关键零部件和技术研发;广东城市群则重点聚焦用氢环节,明确到2025年,实现推广1万辆以上燃料电池汽车,建成加氢站超200座,车用氢气终端售价降到30元/公斤以下。
碳中和背景下,能源的清洁性愈发重要。截至2022年第三季度,全球有33个国家将氢能纳入国家能源体系,氢能领域宣布建设大型氢能项目数量超过680个,直接投资金额高达2400亿美元,覆盖制氢、储加、用氢全产业链。业内认为,在政策加持下,2020年至2030年将是氢能产业发展的黄金十年,各国将累计投入超万亿美金。其中,欧盟发力氢能态度最为坚决,已公开氢能建设项目超300个,重点布局工业和交通领域的氢能应用。
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2-2027年中国电解水制氢行业市场竞争格局分析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显示:
氢能是一种来源丰富、绿色低碳、应用广泛的二次能源,正逐步成为全球能源转型的重要载体之一。
电解水技术与光解水、热化学制氢的不同特点:电解水技术成熟、设备简单、无污染,所得氢气纯度高、杂质含量少,适用于各种场合,缺点是耗能大、制氢成本高;光解水技术目前难点是催化剂研制;热化学循环制氢系统更复杂,但制氢效率较高,结合可再生能源,利用效率更高。
国内氢能产业呈现积极发展态势,已初步掌握氢能制备、储运、加氢、燃料电池和系统集成等主要技术和生产工艺,在部分区域实现燃料电池汽车小规模示范应用。全产业链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超过300家,集中分布在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等区域。
电解水制氢行业市场投资潜力
目前制氢方式大概有三类,通过化学燃料转化得到氢气的过程,一样会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通过这种方式所得到的氢气,被称为灰氢;在灰氢的基础之上,采取碳捕集、碳封存等技术生产的氢,被称为蓝氢;由可再生能源如风电、光伏通过电解水反应所得到的氢气,由于在生产过程完全不排放二氧化碳,被称为绿氢。
制约氢能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单位制氢成本高,能够降低单位制氢成本的技术,是氢能产业发展的主要推手,目前可见的唯一能够快速降低制氢成本的技术就是绿氢。
主流制氢方式包括化石燃料制氢、工业副产氢、电解水制氢。根据我们测算,在0.4 元/kWh 电价下,碱性电解制氢成本约为25.79 元/kg,PEM 电解成本为32.57 元/kg,碱性电解制氢成本已低于氢气售价,与蓝氢成本相近。电解水制氢成本对电价高度敏感,若电价低于0.2 元/kWh,电解水制氢成本将低于多数场景下的灰氢成本,若低于0.1 元/kWh,则可完全平价。在市场化电价环境下,零电价甚至负电价时有发生,若充分利用电价波动性,电解水制氢可实现高额收益。
目前国内外市场,大型水电解制氢技术主要采用碱性水电解制氢技术和质子交换膜电解制氢技术两种。氢能在往能源级别转变发展过程中,大型水电解制氢技术生产的设备具有规模大、效率高、占地面积小、氢能低成本等优势,一直是全球企业和科研机构在持续研发电解水制氢技术的热点。
当前,国内外水电解制氢技术通过大型化、N对1构造、模块化、降低能耗、高电流密度、宽电流适应范围、新型的结构和新材料等多方面进行研究并持续创新,持续降低制取绿氢成本。虽然未来一段时间国内市场主力以大型碱性水电解制氢技术为主,随着绿氢需求旺盛和技术进步,大型质子交换膜水电解制氢技术会快速发展。但是大型水电解制氢技术是制取绿氢的关键技术,也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在制氢环节,降碳、提效、规模化降本是创新及投资重点,目前电解水制氢步入产业化阶段的主要是碱液电解液和质子膜纯水技术,也是中短期投资的主要落脚点。未来随着绿电成本下降、电解水制氢技术提升、制氢系统智能化水平提升,制氢的三大成本项有望持续下降,预计最早2030年—2035年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价格有望与煤制氢价格持平,迎来大规模替代化石燃料制氢的拐点。
目前全球电解水制氢占比仅0.15%左右,展望未来,绿氢有望受益于氢能占能源比重提升、绿氢占氢能比重提升双重逻辑,迎来高速增长,电解水设备将率先受益。我们预计2025年全球电解水设备市场规模将达167 亿元,2022-2025 年CAGR 达106%,2050 年全球电解水设备累计市场规模将近1.5万亿。
9月13日,记者从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国铁集团”)获悉,为期5天的铁路中秋小长假运输明日启动,自9月14日至18日,全国铁路预计发送旅客7400万人次,日均发送旅客1480万人次,9月15日为客流最高峰日,预计发送旅客约1680万人次。 国铁集团客运部负责人介绍,今年中秋小长假旅游流、探亲流、学生流交织叠加,铁路客流总体将保持高位运行。从铁路12306预售情况来看,北京、广州、上海、成都、杭州、深圳、南京、武汉、西安、郑州等城市和北京至上海、长沙至广州、西安至成都、北京至呼和浩特、北京至郑州等区间客流较为集中。铁路部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适应旅客出行需求强劲增长的新形势,精心制定假日运输方案,千方百计挖掘运输潜力,优化旅客列车开行方案,落实便民利民惠民举措,为旅客假日平安有序温馨出行和经济平稳运行提供有力支撑。 科学配置资源,加大运力供给。全国铁路实行高峰线运行图,统筹高铁和普速运力资源,日均计划开行旅客列车11100余列,较日常增加590余列,安排加开跨铁路局集团公司直通旅客列车244列。用好铁路12306售票和候补购票数据,动态分析客流运行情况,灵活精准增加运力投放,采取加开临客、动车组重联运行、增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