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21日网站首页返回旧版
>新能源,新闻>正文

氢风入沪,解码《上海市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

分享到:

氢能经济热潮兴起,上海成为“弄潮儿”。

2022年6月,《上海市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 (2022-2035年)》发布。规划提出,到2025年,建设各类加氢站70座左右、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突破1万辆,氢能产业链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到2035年,产业发展总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基本建成国际一流的氢能科技创新高地、产业发展高地、多元示范应用高地。

那么,规划中提到的金山、宝山、临港、嘉定和青浦等重点区域,会有哪些特别的鼓励政策?规划提出的“构建多元应用格局”要如何进行?氢能冶金、氢混燃气轮机、氢储等先机要如何抢占?

2022年7月2日,上海燃料电池汽车商业化促进中心邀请上海发改委领导以及上海氢能产业链上的领头企业,如申能集团、捷氢科技、治臻新能源等,共聚一堂,就以上问题对《上海市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进行解码。

上海发改委同志介绍,上海是我国氢能产业发展的先锋,已初步掌握氢能制取、储运、加注、燃料电池系统集成等重要技术和生产工艺,在交通、能源、工业等领域展开了前瞻性的布局。

目前,上海市氢能产业创新能力不断提升,燃料电池汽车的研发与应用在国内保持领先地位,大功率电堆等产品技术已达国际水平;产业基础优势明显,工业产氢供氢能力近50万吨/年,已建成10座加氢站和近30公里输氢管道,基本实现燃料电池汽车的全车型覆盖;产业布局逐步形成,建成各具特色的氢能产业集聚区,比如金山区成为全市氢气供应和关键材料研发的重要策源地,宝山区积极打造氢气保供和综合示范基地,嘉定区初步形成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集聚区;政策保障持续加强,陆续出台《上海燃料电池汽车发展规划》、《上海市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创新发展实施计划》等,强化“上海制造”品牌。

成绩显而易见,短板也不容忽视。在燃料电池部分关键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还存在一定差距,缺乏竞争力强的领军企业,氢储能、氢能发电等新领域还未有所建树,氢能经济对经济发展的支撑力度仍需提升。

正是基于此,再加上“双碳”目标的持续推进,《上海市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 (2022-2035年)》便应运而生。

规划以打造基于自主创新的现代氢能产业为导向,以关键核心技术为突破,以重大示范工程为依托,逐步构建以绿氢为主的供应保障体系,提升对氢能产业发展的包容性,夯实上海在氢燃料电池、整车制造、检验检测等方面的产业优势,抢占氢能冶金、氢混燃气轮机、氢储能等未来发展先机,提高氢能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构建清洁低碳、安全有效的能源体系。

在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方面,要提高催化剂、质子交换膜、碳纸等关键材料的可靠性、稳定性,提升电堆设计的工业水平。同时,开展氢冶金、氢能动力等前沿技术的研发,如高炉富氢、竖炉全氢冶金工艺,氢混燃气轮机,掺氢航空发动机等。

在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方面,培育壮大行业领军企业,推动大型能源企业向氢能生产企业转型、支持中小型创新企业做大做强等。

构建多元应用格局方面,优先打造若干世界级示范场景,包括氢能示范机场、氢能示范港口、世界级氢能产业园、深远海风电制氢示范基地等。

其中,要重点建设青浦氢能商业运营示范区,围绕区域物流产业规模优势和物流配送网络优势,搭建物流领域道路和非道路氢能车辆商业化应用场景,探索物流园区、工业园区等封闭园区内自用加氢设施的应用等。

强化制度创新,优化安全监管办法,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和科技攻关政策支持,探索出台加氢站内制氢、站内制氢加氢一体化政策等。

其他具体的实施措施还需进一步研究才能确定,但顶层政策的出台对上海氢能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力的保障。

相信在《上海市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 (2022-2035年)》的指导下,上海氢能产业链将更加完善,产业集群建设也将取得长足的进步。

氢风已席卷全球,上海已开始行动!

编辑:敬之

行业数据 更多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