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交通运输部 国家铁路局 中国民用航空局 国家邮政局贯彻落实的实施意见》发布,提出积极发展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运输工具。依托交通强国建设试点,有序开展氢燃料电池车辆、船舶的试点;探索氢、氨等新型动力船舶的应用。
“双碳”目标下,氢能车辆及船舶再获政策力推,氢能在交通领域的“存在感”越发凸显。但不可忽视的是,氢燃料电池汽车仍面临产业化难题,氢能产业各环节及配套基础设施相对高昂的开发成本,严重阻碍了其商业化发展。面对交通领域降碳为氢能规模化发展带来的契机,氢能产业该如何把握?
交通领域有望成突破口
氢燃料电池汽车作为氢能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今年以来获得多项政策支持。1月,交通运输部印发的《绿色交通“十四五”发展规划》提出,鼓励开展氢燃料电池汽车试点应用;推进新增和更换港口作业机械、港内车辆和拖轮、货运场站作业车辆等优先使用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同月,国家发改委等七部门联合发布《促进绿色消费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加强加氢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有序开展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
“交通是氢能最有可能率先实现规模化应用突破的领域。”国家电投集团氢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银广表示,绿氢要实现规模化应用,首先需要有需求牵引。在氢能应用方面,虽然未来氢能在交通、电力、化工等领域都能实现大规模应用,但目前交通是最可能率先突破的领域,这也是示范城市群政策以及将交通作为氢能产业发展切入点的原因。
今年3月发布的《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提出,到2025年,全国燃料电池车辆保有量达到5万辆,部署建设一批加氢站,可再生能源制氢量达到10万吨/年-20万吨/年,这将为氢能产业从技术示范到规模化发展带来契机。
“交通领域成功带动氢能产业链降低成本后,其他的市场空间也将进一步打开。”张银广称,比如氢燃料在船舶中的应用,由于目前内河航运缺乏合适的减碳路径,氢有望成为其未来重要的选择方向。
产业生态构建至关重要
猎投基金副总经理邓林认为,从政策、产业基础和能源结构等方面看,氢能产业都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但从小规模示范到大规模应用还有很多制约因素。“最主要的就是成本和技术问题。例如,目前绿氢的生产成本居高不下,昂贵的电价限制了氢气成本的降低,而电价便宜的西北地区与用氢主体集中的东部地区尚未找到氢源协调方式。再如,作为氢能重要基础设施的加氢站,其建设速度虽然正不断加快,但成本偏高问题并没有得到明显改善。”
对此,上海重塑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重塑”)副总裁邢建武认为,当前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是加速推进产业生态建设,打造车站一体化应用场景。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氢能企业已开始加速推进“闭环式”产业生态链的构建。
以上海重塑为例,邢建武表示,该公司在上海和中石化及运营商都保持着紧密合作,其中运营商负责找到运力需求方,形成相对固定的运输路线,中石化根据上述固定路线确定合适的站点,与运营商合作改建加氢站。
“固定路线、场景形成后,企业会根据当下的路线工况对氢能汽车的氢耗、经济性等进行一系列优化,让产品更加接近客户需求。实践表明,经过优化,氢燃料电池车辆的氢耗会在3个月内显著下降,下降幅度约为10%-15%左右。”邢建武强调,目前氢燃料电池汽车正处于小批量释放、打样阶段,上述这种小型产业生态的构建非常关键。在此基础上,未来在更加复杂的场景中,燃料电池汽车相关企业可进一步与上游氢源企业、下游运输企业沟通合作,尽量减少相互之间的价格成本博弈,共建长期可持续的产业生态链。
张银广表示,国家电投也在与中石油、中石化合作打造闭环产业链。“有了应用的拉动,再通过绿氢制取形成源端驱动,可推动整个产业链形成闭环。通过对整个产业链的构建,预计到2025年,氢燃料电池系统成本可以降至每千瓦千元以内,同时,氢气的应用成本也能够降低到30元/公斤以下,能够与纯电动、柴油车相竞争。”
挖掘自身优势把握资本机遇
产业要实现发展突破,资本支持不可或缺。记者了解到,从2018年开始,氢能产业的投资规模呈现持续增长趋势,从此前的每年百亿元级增长到2020年的突破千亿元级规模,大部分相关投资企业都是中石化、东方电气、国家电投、中国神华等大型央企。2021年,仅在氢燃料电池这一细分领域,就有20多家企业获得资本支持,融资总额超过40亿元。
“需要注意的是,氢能产业目前仍处于发展早期,这也意味着多数社会资本可能不太愿意大规模介入其中,更多需要通过政府补贴和一些国有资本的加入,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到氢燃料电池汽车的生态链建设中来,推进氢能产业的实质性发展。”邓林指出,现阶段,燃料电池环节以及其它应用端是重要的投资标的。除了传统意义上的投资机构外,政府还应配套设立一些政策性引导基金。
要想获得资金青睐,企业需充分挖掘自身潜力,把握投资机遇。邓林表示,目前氢能属于政策驱动型而非市场驱动型产业,因此具备较强资源整合能力的企业将受到资本的更多关注。此外,企业的先发优势和规模优势,以及技术特点和创新能力都是吸引资本的重要条件。
中国铁路集团通报,今年十一黄金周假期预计将发送旅客1.75亿人次。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星期天(9月15日)在官方微信公众号通报,中国铁路国庆黄金周运输自9月29日开始,至10月8日结束,为期10天,全国铁路预计发送旅客1.75亿人次,其中10月1日为客流高峰日,预计将突破2100万人次。 按照车票预售期的相关规定,铁路12306将从星期天开始发售国庆黄金周运输期间火车票,当天发售9月29日的火车票。国庆假期首日火车票将在中秋节(9月17日)当天开售。 中国铁路集团介绍,国庆黄金周运输期间,全国铁路将实行高峰运行图,统筹高铁和普速运力资源,日均计划开行旅客列车1万2000列,加开跨铁路局集团公司的直通旅客列车354列。 中国铁路部门也将积极应对国庆黄金周购票高峰,优化售票组织,提升旅客购票体验。深入分析客流特点,科学制定售票策略,动态优化票额分配,兼顾长途和短途旅客出行需求,加强票额实时监控,及时将票额投放至客流需求较大的车站,最大限度保障旅客出行需求。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和遏制第三方平台恶意抢票行为,营造公平公正的购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