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碳达峰碳中和”实现路径中,各省市在通过不同的渠道与方式去实现能源总控。近几年来,发展氢能产业这一举动无疑是在能源革命中最具前瞻性的。山东作为全国首个也是唯一一个大规模推广应用氢能的示范省份,依托丰富的资源和应用经验,持续加快氢能产业布局攻关,产业链条、创新体系、政策体系日益完备。
目前山东已建成25座加氢站,累计推广应用燃料电池汽车1000余辆,“十四五”期间,山东省将累计建成加氢站100座,推广燃料电池汽车1万辆,氢能产业总产值规模力争突破1000亿元。除了山东工业副氢优势,在政策有力指引之下,1200余家企业集聚氢能产业链,已形成错位发展、优势互补的氢能产业集群。
省级政策为氢能发展开路
近年来,山东省委、省政府把加快氢能源产业发展作为超前布局先导产业、抢占新能源技术制高点的重要领域,强化顶层设计,在全国省级层面率先启动氢能源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编制工作。
超前编制:
2018年,山东在全国率先启动氢能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完成了《山东省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18-2025年)》《山东省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8年)》,强化对氢能产业的规划引领。
2019年初,山东省成立全国首个省级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联盟,同年6月,中国氢能联盟在山东发布全国第一个《中国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白皮书》,成为支撑氢能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
提出打造“中国氢谷”“东方氢岛”
《山东省氢能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20-2030年)》于2020年6月发布,从时间上来说,可谓先人一步。文件提出的主要目标:
1. 2020年到2022年,为氢能产业全面起步期。聚集100家以上的氢能产业相关企业,燃料电池发动机产能达到20000台,燃料电池整车产能达到5000辆,氢能产业总产值规模突破200亿元。累计建成加氢站30座(含与其他能源合建站);累计示范推广燃料电池汽车3000辆左右。
2. 2023年到2025年,为氢能产业加速发展期。培育10家左右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影响力的知名企业,燃料电池发动机产能达到50000台,燃料电池整车产能达到20000辆,氢能产业总产值规模突破1000亿元。累计推广燃料电池汽车10000辆,累计建成加氢站100座。
3. 2026年到2030年,为氢能产业塑造优势期。
4. 打造“中国氢谷”“东方氢岛”两大品牌,培育壮大“鲁氢经济带”(青岛—潍坊—淄博—济南—聊城—济宁),建成集氢能创新研发、装备制造、产品应用、商业运营于一体的国家氢能与燃料电池示范区。
提出“氢进万家”:
2021年4月16日,科技部与山东省政府签署《共同组织实施“氢进万家”科技示范工程的框架协议》,联合启动“氢进万家”科技示范工程。自此,山东省立足氢能资源、技术、产业实际,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在交通运输、工业和建筑用能等多个方面率先开辟氢能多场景示范应用。“一条氢能高速、二个氢能港口、三个科普基地、四个氢能园区、五个氢能社区”是“氢进万家”设定的建设目标。
非化工园区鼓励制氢加氢站:
今年5月,山东省发布2022年 “稳中求进”高质量发展政策清单(第二批)的通知,其中对非化工园区发展制氢、制氢加氢一体站项目提出政策鼓励。在氢能方面,通知指出:
1、制定省级加氢站建设审批管理办法,统一规范加氢站审批、建设、验收标准。
2、探索可再生能源制氢、制氢加氢一体站试点项目不在化工园区发展,且不受固定投资额不低于3亿元的限制。
加强氢能装备产业链:
今年4月6日,山东省政府发布《“十大创新”“十强产业”“十大扩需求”2022年行动计划》,其中,氢能方面指出:要实施强链补链专项行动。紧贴各地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统筹布局,突出重点,聚焦新能源汽车、风电装备、光伏发电装备、核电装备、氢能装备、储能装备等六大产业链。
重点推动的项目中包括亿华通燃料电池动力系统生产制造、东德实业氢燃料电池罗茨式氢气循环泵研发及产业化等项目。并且提出,立足山东省氢能产业发展基础,聚力打造以潍坊、淄博为龙头的燃料电池及关键材料产业集群和以聊城、济宁为龙头的燃料电池整车及氢能制储装备产业集群,支持枣庄建设锂电产业集群,年度新培育1-2家储备集群,争取入选纳库。
目前山东建成了25座加氢站,日供氢能力2万千克。累计推广应用燃料电池汽车1000余辆,开通燃料电池公交专线30余条,示范运营总里程超过1500万公里。十四五期间,山东省将累计建成加氢站100座,推广燃料电池汽车1万辆,燃料电池固定式发电装机容量达200兆瓦,氢能产业总产值规模力争突破1000亿元。
地市级文件为氢能发展添彩
山东已经建立了从关键材料,燃料电池电堆,发动机到整车全链条研发和生产体系。在省级文件之后,山东各地也发布了多个文件。
2021年12月,济南发布《济南市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征求意见稿)》,明确提出要建设“中国氢谷”。重点在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高新区、莱芜区、钢城区、章丘区打造“一核引领、四区联动”的产业格局,统筹推进制、储(运)、加、用全链条发展,实施“氢进万家”科技示范工程建设,开展氢能创新研究,推动氢能多场景运用。
除了济南,之外,潍坊、淄博、青岛、德州、泰安等地市也发布氢能相关政策,提出了氢能源行业发展目标,构建氢能产业合作新生态。其中,因为济南、青岛、淄博、潍坊是4座国家氢进万家科技示范工程试点城市,所以这四个城市对氢能的政策尤其多。
其中淄博市是唯一一家同时入选燃料电池汽车五大示范城市群的城市。自2020年以来,一共有五个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获批,自由组合城市群使得淄博获得了五个示范城市群的青睐,成为全国唯一同时进入京津冀、上海、广东、河北、河南五个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的合作城市。
7月8日,淄博市首批氢燃料冷藏车交付运营启动仪式举行。淄博市生产的首批50辆氢燃料电池冷藏车正式下线投入运营,同时也标志着该市自主可控的“燃料电池膜—电堆—发电机—整车”的氢燃料电池产业链已经形成。淄博正在牢牢把握的发展契机,努力把氢能产业打造成为具有引领性、主导性的地标产业。
据淄博市提供的数据,全市年产氢气48万吨,富余氢气8.8万吨能够外供利用。不仅如此,氢能的应用场景也在不断丰富。淄博市先行先试探索创新商业化运营模式,成立齐鲁智行综合运营平台,作为氢能领域基础设施建设、车辆采购运营、应用场景打造的重要载体。目前,全市已建成6座加氢站,累计加注氢气350吨。100辆氢燃料电池公交车分布11条线路,行驶里程达600万公里。年内将形成300辆氢燃料电池汽车的运营能力。
潍坊则从加氢站的建设入手,推动氢能“制、储、运、加、用”全产业链条发展。潍坊不少创新政策在国内都是首发,对全国都具有借鉴意义,比如潍坊鼓励站点合建,只要合法建设的加油站、加气站,扩展加氢功能时无须再办理规划建设相关手续。
在今年3月,潍坊市3座正在运营的加氢站分别拿到了500万加氢站建站补贴。今年5月,潍坊相关人士表示,当下潍坊市正在编制全市的加氢站专项规划,在做建站选址规划摸底时,各县市区已上报了91家意向建站的地点。大部分都是加气站或者加油站升级为加气加氢、加油加氢的合建站,单独拿地建设加氢站的很少,政策驱动效应明显。作为鲁氢产业带上的节点城市,潍坊市在今年1月出台的政策中,将制氢、运氢、多类燃料电池产品等最高补贴提高到1000万元。
另外,潍坊还通过招商招来了一家外资企业建设氢能源综合项目。一个前提条件是当地有非常充足的天然气源来制备低碳氢气。据初步测算,通过焦化、氯碱、合成氨和甲醇驰放气等渠道,潍坊每年可回收氢气约70万吨,可支撑10万台以上燃料电池商用车规模化运营。
今年3月潍坊市生态环境委员会出台的相关政策中透露,2023年潍坊市氢能产业总产值要突破10亿元。
多个重大项目结成产业链
在政策驱动之下,山东省的大型项目不断落成:
泰山钢铁加氢母站:
五月份成功投运,是目前山东省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加氢站。山东泰山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利用自身工业副产氢开展氢气纯化,建成了全国第一座钢铁行业管道供氢加氢母站。这座泰钢加氢母站需投资6000万元,集制备、纯化、检测、充装、加注和管道输送于一体。
更重要的是,这座加氢母站打造了加氢站“前站后厂”的运营新模式。现在,济南泰钢至青岛董家港港区开展的49吨氢燃料电池重卡示范运行专线,由于采用了“前店后厂”式的加氢站,省去了运输环节,成本仅为22元每公斤。目前,泰钢加氢母站可覆盖周边150公里范围内氢能汽车用氢需要。
山东潍坊滨海区氢能源综合项目:
山东潍坊滨海区氢能源综合项目是潍坊第一个氢能源综合项目,是由滨海招商集团引进落户滨海区,由美国空气产品公司投资建设。该项目一期投资3800万美元、用地51亩,主要建设3条天然气裂解制氢装置及配套设施,生产高纯电子级别、燃料级别氢气以及液氮、液氧、液氩、液体二氧化碳等工业气体,年综合产能1.7万吨。这个项目涵盖了氢能制造、储、运、加全产业链条,计划8月下旬投产。
潍柴燃料电池产业园:
利用厂区燃料电池试验发电和热电联供系统发电为园区供能,打造出全国第一个氢能低碳园区示范样板。
中国石化济青高速淄博服务区加氢站:
2021年11月18日,中国石化济青高速淄博服务区加氢站启动,它是全国首座具备加氢服务能力的高速服务区,该加氢站日供氢能力500千克,可满足50辆燃料电池车辆的加注需要。
800标方/小时甲醇弛放气制氢项目:
山东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兖矿集团)在淄博建起了800标方/小时甲醇弛放气制氢项目,氢气纯度达到99.999%。
青岛市氢能资源基地:
山东省最大氢燃料电池供氢项目。
青岛港加氢站:
青岛港率先试点氢能轨道吊、氢能集卡,并建成全国第一座港区加氢站,打造出全国第一个“氢+5G”智慧绿色港口。
滨州市氢能产业发展示范项目:
滨州市氢能产业发展示范项目即滨化集团滨华氢能源公司二期项目,6月29日举行投产仪式。以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装置、工艺及控制技术均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项目产能可达8000N/h,与一期产能1500N/h叠加,成为“万吨级”燃料氢净化压缩充装基地,可将氢气提纯至99.999%,优于国标。
济南公交第一加氢站:
6月15日,济南公交第一加氢站正式启用。济南公交第一加氢站由政府出资,济南公交集团建设运营,是全国首个由公交企业独立建设运营的加氢站,可满足50-100辆氢燃料公交车加氢需求。自2019年11月起,济南市陆续投入60辆氢燃料公交车进行示范运行,累计示范运行462.3万公里,运送乘客607.8万人次。济南公交第一加氢站启用后,可保障现有60辆氢能公交每年示范运行300万公里,年减碳约5852吨。
青岛-临沂城际氢干线:
2021年6月26日,山东省(青岛-临沂)首条城际氢干线启用,这标志着省燃料电池汽车应用正式进入了跨城市规模化商用阶段。
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实验室:
在青岛,国际院士港联合中国工程院、清华大学、同济大学等,建成了集技术研发、认证检测和产业育成于一体的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实验室。
在山东,正在致力于氢能产业链融合发展的企业有:
潍柴动力: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开发了国内首款3吨氢燃料电池叉车,研发的国内首艘80客位氢燃料电池客运船实现了零碳排航运,氢内燃机的研发成功证明了潍柴的实力。目前潍柴动力具备了年产2万台氢燃料电池系统整机及关键零部件的生产能力。潍柴动力研发的燃料电池系统,配套应用全国首辆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雪腊车,曾服务北京冬奥会。
东岳未来:
全称是山东东岳未来氢能材料有限公司,是目前国内唯一、全球少有的拥有从中间体-单体-树脂-质子交换膜(氢燃料电池膜、电解制氢膜、液流储能电池膜)全产业链技术和产业基础的企业,东岳集团是其大股东。
近日,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公示了2022年度山东省“瞪羚”“独角兽”企业名单,淄博市48家企业进入山东省“瞪羚”“独角兽”企业公示名单,其中2022年新入选企业47家,列全省第四位。东岳未来成为2022年度全省4家独角兽企业之一,这也是淄博售价独角兽企业。
赛克赛斯控股:
山东赛克赛斯控股发展有限公司研发制造的国内首套兆瓦级电解水制氢系统,电流密度与电解效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烟台冰轮:
烟台冰轮研制的氢液化领域新型高效螺杆压缩机,被列入国家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项目。
除了这几家公司,在山东还有很多企耕耘在氢能领域。仅仅在淄博,就有多家企业在产业链条上贡献:安泽气体与中科院金属研究所在固态金属储氢方面取得重大技术突破,共建山东省氢能基础产业研究院。东岳集团、山东工业陶瓷研究院分别在质子膜、陶瓷膜技术方面处于全国领先地位;仁丰特材氢燃料电池电堆核心材料-碳纸打破国外垄断,取得关键突破;引进亿华通、爱德曼、同清湖等头部企业。
山东科技部门的数据显示,山东集聚氢能产业链重点企业120余家,产业链相关企业达1200余家,位居全国前列,形成错位发展、优势互补的氢能产业集群。山东已经成为全国氢能产业链最为完整的省份之一。
中国铁路集团通报,今年十一黄金周假期预计将发送旅客1.75亿人次。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星期天(9月15日)在官方微信公众号通报,中国铁路国庆黄金周运输自9月29日开始,至10月8日结束,为期10天,全国铁路预计发送旅客1.75亿人次,其中10月1日为客流高峰日,预计将突破2100万人次。 按照车票预售期的相关规定,铁路12306将从星期天开始发售国庆黄金周运输期间火车票,当天发售9月29日的火车票。国庆假期首日火车票将在中秋节(9月17日)当天开售。 中国铁路集团介绍,国庆黄金周运输期间,全国铁路将实行高峰运行图,统筹高铁和普速运力资源,日均计划开行旅客列车1万2000列,加开跨铁路局集团公司的直通旅客列车354列。 中国铁路部门也将积极应对国庆黄金周购票高峰,优化售票组织,提升旅客购票体验。深入分析客流特点,科学制定售票策略,动态优化票额分配,兼顾长途和短途旅客出行需求,加强票额实时监控,及时将票额投放至客流需求较大的车站,最大限度保障旅客出行需求。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和遏制第三方平台恶意抢票行为,营造公平公正的购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