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21日网站首页返回旧版

烟台发力氢能全产业链 三年要破百亿

分享到:

10月8日,山东省烟台市人民政府印发《烟台市氢能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22-2030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紧扣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探索氢能纳入区域能源体系及多种能源协调发展的策略,提出到2025年,氢能产业规模达到100亿元;到2030年,氢能产业规模达到300亿元以上,形成集氢气制、储、运、加、用于一体的氢能产业体系,对烟台市能源结构绿色低碳转型形成有力支撑。

受访专家指出,《规划》的出台对烟台市氢能产业发展将是重大利好,在政策加持下,烟台市氢能产业将迈向发展新阶段。

发展条件得天独厚

《规划》提出,充分发挥重点企业和重点区域示范带头作用,抢抓国家大力推动氢能创新示范应用的政策机遇,主动融入山东省氢进万家科技示范工程;集中突破氢能核心关键技术和关键材料研发,积极探索氢能推广和应用商业模式,集中布局统筹建设烟台氢能高质量发展核心区。

烟台市发改委指出,烟台市是国家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也是国务院批复确定的山东半岛中心城市、共建“一带一路”倡议重点建设港口城市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同时作为环渤海经济圈和胶东经济圈内的重要节点城市,烟台市拥有优越的地理位置、雄厚的经济基础、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宜人的气候条件。近年来,烟台市始终把氢能产业作为重要招商引资方向,持续关注产业投资动态,积极组织氢能招商推介会、参加氢能行业论坛。

山东省委常委、烟台市委书记江成在2023碳达峰碳中和会议上表示,近年来,烟台市抢抓山东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的重大机遇,着力打造绿色低碳样本城市,创造了山东第一的清洁能源装机总量,发出山东第一度核电和第一度海上风电。

制氢企业北京质子动力发电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吕大伟认为,上述背景下,烟台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发展绿氢潜力巨大。同时,烟台的氢应用场景比较多样,比如烟台当地传统的一些石油化工企业,本身有新增的用氢需求;烟台拥有龙口港、蓬莱东港、海阳港等国家一类开放口岸,为氢能交通应用提供了适合机会;海阳东方航天港的火箭发射也有用氢需求。

烟台东德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葛增超指出,烟台与韩国、日本等国家距离较近。例如,日本氢气需求量非常大,每年都从澳大利亚进口大量氢气替代化石能源需求。因此,未来烟台实现规模化电解水制氢后,可以考虑氢气的海外销售和出口。

规划目标较为理性

《规划》提出,到2025年,初步形成高质量的氢能与燃料电池关键材料、零部件及装备研制特色产业集聚区,氢能产业规模达到100亿元。到2030年,氢能产业规模达到300亿元以上,形成集氢气制、储、运、加、用于一体的氢能产业体系,氢能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占比明显提升。

上海燃料电池汽车商业化促进中心主任张焰峰认为,《规划》中的近期和远期产业发展目标非常清晰。“烟台如果能充分利用现有的氢能发展基础,逐步落实规划布局目标,那么将可以进一步加快氢能规模化应用、降低产业成本,实现良性循环发展。”

烟台市发改委数据表示,截至2023年6月,烟台市氢能产业经济体量达到20亿元,拥有涉氢企业10余家。

吕大伟表示,《规划》中的产值目标比较客观。“氢能产业链很长,对于烟台而言,氢能全产业链的产业雏形正在搭建,当地的应用场景也能够满足全产业链的发展需求,充分利用当地的海上风电、核电资源制氢,应用在港口船舶、物流卡车等,将助推制、储、运、加、用各个环节同步发展,形成良好的氢生态闭环,因此300亿元的产值目标并不是一个夸大的数字。”

葛增超也认为,《规划》提出的发展目标不难实现。“国家‘双碳’政策支持下,氢能产业拥有巨大的发展前景,《规划》传递出烟台当地政府的发展决心。同时烟台当地的氢能相关企业已开始规划布局,推进氢能业务,相信氢能产值未来将实现大幅增长。”

“产业链发展及大规模应用都要以基础设施为前提条件。”葛增超指出,《规划》提出的2025年烟台全市燃料电池车辆保有量达400辆以上、加氢站4座以上,以及绿氢在化工领域应用2万吨/年以上的发展目标,正契合烟台氢能市场与产业当下的发展需要。

致力于推动全产业链发展

因地制宜谋发展。烟台依托各区资源优势,对氢能项目示范场景和全产业链布局提出了更高要求。

《规划》指出,以烟台市城区为空间载体,包括莱山区、福山区、蓬莱区等5个行政区以及高新区、黄渤海新区和长岛海洋生态文明综合试验区3个功能区,立足城区建设、交通、商贸、教育等优势,集中突破氢能核心关键技术和关键材料研发,积极探索氢能推广和应用商业模式。如在海阳示范区打造绿氢生产制造应用基地,在莱州示范区建设绿氢能源化工产业园,在黄渤海新区打造氢能装备制造基地等。

葛增超认为,烟台此次发布的政策涉及范围涵盖了氢能产业链的方方面面。“《规划》从氢能综合利用的角度考虑,推动氢能全产业链的发展,对氢能制、储、运、加、用各个环节都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以黄渤海新区为例,新区将氢能视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重点发展方向,将依托现有产业基础,聚焦打造制、储、运、加、用为一体的自循环氢能生态体系,以低成本低碳制氢优势,塑造氢能产业发展竞争力。

黄渤海新区经发科创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从产业规模看,全区现有冰轮海卓氢能、东德实业、明炬新能源等氢能领域技术研发、应用产业化机构和企业近十家,下游用氢产业链条基本形成,同时,泰和新材拟投资建设的金属镁基固态储氢项目,将补上氢能储运的关键一环。“从科研平台看,布局冰轮海卓氢能研究院、烟台哈尔滨工程大学研究院等高端科研机构,可推动氢能全产业链一体化集聚发展,助力打造立足烟台、辐射东北亚的氢能产业发展示范区。”

特别推荐:国际氢能与燃料电池展现场参观报名

编辑:敬之

行业数据 更多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