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誉为21世纪终极能源的氢能,近年来发展应用显著提速。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今年1~11月,我国累计生产燃料电池汽车5261辆,同比增长35%,发展势头良好。在诸多应用场景中,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势头强劲。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不完全梳理,当前包括北京现代、上汽大通、福田汽车等车企已布局氢燃料电池汽车的生产制造。
中关村氢能产业联盟方面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未来氢燃料电池在重卡和公交等商用车的应用前景较好,其他领域普及尚需时间。
多家车企争相布局
中国氢能联盟发布的《中国氢能源及燃料电池产业发展报告2022》显示,2022年,中国氢燃料电池汽车销售量新增3367辆,保有量达12682辆,同比增长约36%;建成加氢站358座,同比增长超40%。
从汽车领域看,近年来国内市场氢燃料电池领域已有诸多车企布局。记者了解到,在产业生态方面,目前我国有62家企业具备燃料电池汽车整车的生产能力,公告的车型超过700个,涉及乘用车、重卡、物流车、大中型客车等诸多产品类型。
例如,乘用车方面,北京现代推出了氢燃料电池SUV NEXO车型,截至2023年10月,该车型全球累计销量超3.7万辆,为氢燃料电池汽车销量全球第一。商用车方面,福田汽车联合亿华通发布了干线物流燃料电池重卡,采用气氢和液氢燃料可分别满足600公里到800公里和1000公里以上续航需求,可真正用于长途干线物流。
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数据显示,在技术方面,燃料电池系统成本下降到每千瓦3000元,比2020年降低了80%,电堆体积功率密度达到每升4000瓦,比2020年提升了35%。
近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实地探访现代汽车集团氢燃料电池系统广州工厂时了解到,目前氢燃料电池的应用场景涵盖乘用车和公交车、环卫车等商用车场景。当前,现代汽车集团旗下的氢燃料电池最高发电效率可达到64%,额定功率90kW,冷启动温度-30℃。
不过,《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也留意到,市场时常会将锂电池、氢燃料电池、钠离子电池转换功率进行对比,在此状况下,氢燃料电池的转换效率并不算高。对此,氢燃料电池领域一家上市公司内部人士向记者表示,燃料电池和锂电池的工作原理不一样,不能进行转化效率的对比。
仍面临成本难题
按照2022年发布的“氢能源发电中长期计划(2021~2035年)”,到2025年,氢电动汽车保有量将提高到5万辆。截至目前,京津冀、上海、广东、河北、河南5个城市群被定为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5个城市群将在2025年实现超过3万辆燃料电池汽车的应用推广。但记者也从多位业内人士处了解到,当前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大规模普及应用仍有难点。从氢燃料电池产业链的商业化角度看,未来还需要更大规模的交通应用,氢燃料电池的成本才能进一步下降。
亿华通方面相关人士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氢燃料电池的大规模应用,还面临着经济性和便捷性的问题。其中,便捷性与纯电动汽车起步时相似,加氢站数量和布局,也就是补能的便利性,会影响消费者对使用燃料电池汽车的积极性。但相比之下,燃料电池补能时间更短,后续加氢站建设跟上来,这个问题容易突破。
实际上,加氢站等配套设施的建设正在提速。12月20日,记者从中国石化方面了解到,目前中国石化在西南地区的首个供氢中心——3000标准立方米/小时氢燃料电池供氢加氢项目在重庆正式投运。该项目在满负荷运行条件下每天可向社会供应纯度为99.999%的高纯氢6400公斤,可满足260辆氢燃料物流重卡用氢需求。
展望氢燃料电池的未来应用场景,上述亿华通方面相关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物流、重卡、客车等商用车会最早实现规模化。中关村氢能产业联盟方面也向记者表示,现在重卡和公交已经实现批量应用,未来前景乐观。
“未来HTWO氢燃料电池系统将应用于城市空中出行、汽车、船舶和火车等多种交通领域,推出更加丰富且高效的氢能产品阵容。计划到2030年,北京(董天意 苗诗雨)现代氢燃料电池系统年产量将达到70万套。”北京现代方面告诉记者。
特别推荐:氢能与燃料电池展参观报名http://chinaiut.mikecrm.com/JGxgLEl
中国铁路集团通报,今年十一黄金周假期预计将发送旅客1.75亿人次。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星期天(9月15日)在官方微信公众号通报,中国铁路国庆黄金周运输自9月29日开始,至10月8日结束,为期10天,全国铁路预计发送旅客1.75亿人次,其中10月1日为客流高峰日,预计将突破2100万人次。 按照车票预售期的相关规定,铁路12306将从星期天开始发售国庆黄金周运输期间火车票,当天发售9月29日的火车票。国庆假期首日火车票将在中秋节(9月17日)当天开售。 中国铁路集团介绍,国庆黄金周运输期间,全国铁路将实行高峰运行图,统筹高铁和普速运力资源,日均计划开行旅客列车1万2000列,加开跨铁路局集团公司的直通旅客列车354列。 中国铁路部门也将积极应对国庆黄金周购票高峰,优化售票组织,提升旅客购票体验。深入分析客流特点,科学制定售票策略,动态优化票额分配,兼顾长途和短途旅客出行需求,加强票额实时监控,及时将票额投放至客流需求较大的车站,最大限度保障旅客出行需求。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和遏制第三方平台恶意抢票行为,营造公平公正的购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