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今年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氢能中长期发展规划以来,河南、山西、辽宁、上海、内蒙古等省市及数十个地级市相继发布了氢能产业规划或扶持政策,还有多个省市正在酝酿出台氢能产业规划。氢能产业正呈现出“遍地开花”的局面。
在多地密集出台氢能产业支持政策的同时,政策中要求建设“氢谷”、“氢岛”、“氢能产业园”等字眼也密集出现,各地氢能产业“一窝蜂”无序发展现象也愈发凸显。如何打造各具特色的氢能产业链,避免无序发展、资源浪费?这个问题值得深度思考。
规划大同小异,如何实现差异化发展?
纵观现阶段各地区出台的氢能发展规划,几乎全部涵盖氢能制、储、运、加、用全产业链,布局制氢、储氢装备以及氢燃料电池等关键设备制造。“求大求全,别人干我也干”是目前部分地区发展氢能产业的通病。
“很多的氢能规划,在燃料电池、加氢站等方面展现出相似的布局套路,趋同性较强。”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张家港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韩涤非表示,随着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应该从产业链的角度思考、选择最适合该地区发展的产业环节,结合地域性差异、自身特点,找到市场切入点。
对外经贸大学中国国际碳中和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董秀成也建议,各地区应从资源禀赋、技术能力产业基础、市场空间以及地方财力等多方面系统谋划,充分利用氢能的特点和优势,发挥其在可再生能源消纳、增强能源系统灵活性与能源网络智能性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更好地与既有的各种能源品种相互耦合互动,理性布局氢能产业,避免跟风盲从和同质化、低水平重复投资。
可喜的是,目前已有部分地区开始注重利用自身优势,走差异化发展道路。
比如内蒙古作为中西部欠发达地区,近年来该地区的氢能产业正强势崛起。《内蒙古自治区“十四五”氢能发展规划》指出,利用风光制氢成本低和氢能应用场景多优势,通过技术引进和行业领军企业带动等方式,发展新能源制氢、氢能装备制造、储运基础设施、氢能综合应用。
内蒙古自治区能源局二级巡视员白振华表示:“内蒙古地区有丰富的可再生能源和显著的电价优势,电解水制氢优势明显;同时氢能应用场景较多,氢能汽车、氢能化工和氢储能需求潜力大。”
基于此,内蒙古将从绿氢与工业结合、氢能和新能源深度融合、围绕矿产资源开发发展氢能重卡三个方面重点推进内蒙古氢能产业发展,走出一条通过氢能留住“风电、光伏”,多能互补、绿色低碳的特色道路。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地区将区位优势与氢能产业发展进一步融合。
比如煤炭大省山西依托焦炭产业优势,提出围绕“绿色炼焦—焦炉煤气制高纯氢—制、储、运、加氢等设备及产品”打造氢能产业链;《四川省氢能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明确以各地自然资源禀赋及现有氢能相关产业为基础,依托攀枝花等地丰富水电资源开展电解水制氢等。
这些地区的氢能发展策略可为一些盲目发展氢能的地区所借鉴。
能否统筹协调,下好全国“一盘棋”?
现阶段为了更快发展氢能,各地区纷纷着力打造产业生态闭环。但长期在一个地区内闭环式发展氢能产业链,也不利于我国氢能产业整体高质量发展。
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周洪宇认为,应该按照“全国一盘棋”的思想,建立统一协调的发展机制:一方面,要做好顶层规划与统筹;另一方面,不同企业、地方发展氢能产业的条件和基础不一样,要充分发挥各主体的优势和条件,做到错位发展、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推动氢能产业更快、更好发展。
四川博能燃气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彭雪峰则表示,不同地区发展氢能既有共性也有特性,统筹协调发展尤为关键。根据不同地方特点处理好氢能政策与市场机制、氢能技术与市场、氢能供应与需求之间的相互关系,避免“一刀切”,在总体规划制定后进一步推进后续细则落地,保证政策的连续性,加快氢能产业发展。
相较于某些地区而言,部分示范城市群已开始利用不同地方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致力于实现产业链高效整合,打造氢能发展“样本”。
以上海城市群为例,上海市负责关键零部件技术全面突破、多场景商用示范、商业模式探索;淄博市和南通市重点负责质子交换膜、空气压缩机两大关键部件的技术攻关与产业化应用;苏州市、嘉兴市、鄂尔多斯市、宁东能源化工基地,重点负责示范应用场景的挖掘以及清洁低碳氢的规模化应用。
但客观而言,未来氢能产业究竟能否真正实现高质量发展,还要看统筹协调发展的成效如何。
9月13日,记者从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国铁集团”)获悉,为期5天的铁路中秋小长假运输明日启动,自9月14日至18日,全国铁路预计发送旅客7400万人次,日均发送旅客1480万人次,9月15日为客流最高峰日,预计发送旅客约1680万人次。 国铁集团客运部负责人介绍,今年中秋小长假旅游流、探亲流、学生流交织叠加,铁路客流总体将保持高位运行。从铁路12306预售情况来看,北京、广州、上海、成都、杭州、深圳、南京、武汉、西安、郑州等城市和北京至上海、长沙至广州、西安至成都、北京至呼和浩特、北京至郑州等区间客流较为集中。铁路部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适应旅客出行需求强劲增长的新形势,精心制定假日运输方案,千方百计挖掘运输潜力,优化旅客列车开行方案,落实便民利民惠民举措,为旅客假日平安有序温馨出行和经济平稳运行提供有力支撑。 科学配置资源,加大运力供给。全国铁路实行高峰线运行图,统筹高铁和普速运力资源,日均计划开行旅客列车11100余列,较日常增加590余列,安排加开跨铁路局集团公司直通旅客列车244列。用好铁路12306售票和候补购票数据,动态分析客流运行情况,灵活精准增加运力投放,采取加开临客、动车组重联运行、增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