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21日网站首页返回旧版
>新能源>正文

布局研发绿氢全产业链关键技术,《上海市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发布

分享到:

2022年10月26日,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上海市生态环境局、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上海市交通委员会等六部门联合印发了《上海市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简称“《实施方案》”)。

 

《实施方案》提出了三个主要目标:

到2025年,碳中和相关领域创新体系逐步形成,能源、工业、建筑、交通等重点行业和领域突破100项低碳关键核心技术,建成10个重大示范项目与工程,建设10个碳中和相关领域的重点实验室和5个绿色技术创新中心,助力产业新旧动能接续转换,支撑主要耗能产品和主要行业能效达到国际和国内先进水平。

到2030年,绿色低碳科技创新体系更加完善,科技创新策源功能明显增强,低碳科技人才和创新团队形成规模,前期部署的前沿和颠覆性技术取得突破,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低碳零碳负碳关键技术和应用示范,为碳中和战略推进提供技术储备和路径指引,高质量支撑我市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

2060年前,我市低碳零碳负碳技术引领国际先进水平,支撑我市碳中和目标高质量实现,为国家碳中和战略做出积极贡献。

关于氢能,《实施方案》内容如下。

专栏2 氢能利用

围绕氢能的制取、储运、加注与多元化利用,系统布局研发绿氢的全产业链关键技术和核心部件,推进氢能多场景应用示范和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制氢:研究低成本高温固体氧化物电解制氢技术、可再生能源高效低成本制氢技术、高效制氢的新型催化剂和工艺系统、深远海风电耦合制氢技术、海上风电绿氢制备技术等。

储运氢:研发70兆帕及以上高效储氢技术及装备、基于轻质元素的高储氢新材料、氢储能关键装备和系统集成技术、大规模及长距离管道输氢技术、“光伏+氢储能”一体化技术,并探索灵便型固液储氢等新型氢储运技术。

用氢:研发氢能规模化应用的安全防护技术、富氢燃料发动机技术、高性能长寿命低成本氢燃料电池系统、天然气掺氢及终端应用技术、氢燃料电池分布式热电联供技术等,提高催化剂、质子交换膜、碳纸等关键材料的可靠性、稳定性和耐久性,掌握燃料电池全链条关键核心技术,开展氢冶金、氢混燃气轮机、掺氢航空发动机、纯氢动力电池等前沿技术研究。

专栏3 传统能源高效清洁低碳利用

灵活智慧火电:研发智能自适应火电深度调峰技术、650-700℃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技术、高温亚临界综合升级改造技术、重型燃气轮机和高效燃气发动机关键装备、新型高效低碳循环发电系统、燃煤发电与储热耦合灵活运行技术、掺氢天然气/掺烧生物质等高效低碳工业锅炉技术、燃煤污染物低能耗深度控制技术等。

专栏5 低碳/零碳钢铁

钢铁流程再造:研发富氢碳循环高炉冶炼技术、氢基直接还原技术、废钢电炉流程集成优化技术、近终形制造技术、高品质生态钢铁材料制备技术、钢-化一体化联产技术等。

专栏9 低碳/零碳交通

新能源载运装备:研发高性能电动、氢燃料电池车辆等低碳能源驱动载运装备技术、重型陆路载运装备电气化/混合动力技术、大运量轨道交通关键技术、水运载运装备应用清洁能源动力技术、生物基航油/氢能航空器/电驱动航空器技术等。

专栏14 低碳/零碳/负碳前沿技术研究

新型绿色氢能:研究基于合成生物学、太阳能直接制氢等绿氢制备原理与关键技术。

专栏16 低碳零碳科技示范区

崇明世界级生态岛:集成示范新型电力及可再生能源利用关键技术、低碳零碳建筑和交通技术、新型二氧化碳捕集利用技术、固碳及生态碳汇增汇技术、低碳农业生产技术、农林废弃物碳资源高效高值利用技术等,推动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支撑崇明世界级生态岛走出一条资源利用高效、环境保护严格、脱碳成效显著的高质量发展道路,建设若干零碳氢能示范社区,建成碳达峰碳中和示范区。

宝武集团:推进宝武集团加快开展钢铁生产流程低碳转型,清洁能源替代、极致能效,探索开展富氢冶炼、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以及绿色低碳钢铁新材料等低碳前沿技术创新示范,支持宝武集团建设国家级低碳冶金技术创新中心、世界级氢能产业园,支撑宝武集团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上海化工区:加大副产氢利用,探索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电解制氢,集中示范多元化制氢技术,加快新能源材料以及二氧化碳资源化等技术的应用,推进低碳原料替代等流程再造技术示范,探索提高生物基、废物基原料比例,支持打造上海国际化工新材料创新中心,支撑建设“上海化工区绿色低碳示范园”。

重点区域:推动临港新片区可再生能源技术、氢能技术、低碳交通技术应用示范,深入推动低碳技术研发应用和新兴产业装备发展深度融合;在“五个新城”等重点区域集中示范可再生能源利用、公共建筑光储直柔系统、低碳智慧交通、低碳人居环境技术等,支撑重点区域低碳转型示范引领。

特色园区/零碳社区示范:支持集成各类创新要素,实施低碳技术重大项目和重点示范工程,探索低碳技术和管理政策协同创新,打造重点领域低碳零碳技术创新典范。支持重点园区实施循环化、低碳零碳化改造,开展跨行业绿色低碳技术耦合优化与集成应用,建设绿色低碳零碳循环工业园区、低碳氢能产业岛、零碳氢能生态岛;在有条件的地方开展零碳社区示范、低碳零碳新型基础设施示范。

专栏22 碳达峰碳中和国际国内科技合作

碳中和科技创新国际交流:依托浦江创新论坛,围绕可再生能源、储能、氢能、低碳工业流程再造、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

编辑:敬之

行业数据 更多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