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贵州网讯(本网记者 程曦 通讯员 杨蕾)4月24日,记者获悉,全省首条无人驾驶公交线路将于5月4日在花溪大学城开通。由高新区企业贵州翰凯斯智能技术有限公司自主研发制造的无人驾驶小巴(Robobus)为花溪大学城的师生或群众提供公交接驳服务。
此条公交接驳线路从贵阳环城高铁花溪大学城站出发,途经贵州师范大学(西北门)、思雅南路(中)、贵州民族大学3号门、贵澳时代广场,最终抵达贵州理工学院(1号门),全程5公里,用时15至20分钟。主要服务花溪大学城高校师生及周边市民的上学、通勤、出行需求。
该条线路将于5月4日至5月31日上午10:00至12:00,下午13:00至16:00进行试运营。期间,市民可通过关注“泰宇坦行”公众号、搜索微信小程序“萝卜巴士”或在运营站点扫描站牌二维码等方式进行免费预约试乘。无人驾驶公交每车次可核载5名乘客,每周五及遇暴雨、冰雹等极端天气时线路停运。试运营结束后,6月1日起无人驾驶公交将进入示范运营阶段,该阶段市民可享半价(5元/人)优惠乘车(原价10元/人)。
此次无人驾驶小巴的接驳服务主要基于公交运营模式,有固定的站点、路线和发车时间,并不会与网约车和出租车等其他交通方式产生冲突。相反,它们可以相互补充,共同为市民提供多样化的出行选择。接下来,贵州勘设泰宇坦行还将根据花溪大学城实际需要新增运营路线,覆盖更大范围的出行需求。
“这条线路上我们将投放两辆小巴,在此之前它们已经完成了6000多公里的道路测试,小巴的车身遍布激光雷达、超声波雷达、摄影头等传感器,就像‘驾驶员的眼睛’能观察四周环境,实时感知复杂道路信息,并将数据交由‘大脑’——人工智能AI算法处理。这一过程中,‘公交车’不仅能自动判断信号灯,还会礼让行人。为让它更加智慧、安全、稳定地上路,我们还在车内配备了一名安全员,当自动驾驶系统遇到无法处理的路况,或者遇到紧急情况需要紧急制动时,安全员可立即接管车辆。”贵州勘设泰宇坦行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记者了解到,该无人驾驶小巴整车采用对称式设计,无车头、车尾之分,上下由无人驾驶底盘与舱体组成,车内没有驾驶舱、方向盘、脚踏板等传统部件,仅一块交互式显示屏便可实时显示车辆车速及周边环境等数据,还可调节车内氛围灯、音乐、空调、播报站点等。
目前,这款无人驾驶小巴已在西班牙、意大利、美国、日本、韩国等多个国家落地运营,主要应用于城区、景区和园区三大场景,为乘客提供3至10公里的无人接驳服务。
城市公交的承载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运行韧性的直接体现。中国交通报4月17日报道,今年1至3月,重庆交通开投集团服务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亿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运量781.3万人次。 在如此高强度运营压力下,像大庙站这样的大型换乘公交站点无疑发挥着城市“毛细血管交汇处”的重要作用。市民对于公交车出行的诉求不仅是“时间准”,更希望“站点清楚”“出行方便”。为此,站台公司在设计与规划公交站时也在不断改进。 站台公司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根据我市路网的建设和变化,乘客人数的不断调整,我们会常态化地进行客流分析,再结合公交候车、停车的难易程度,市民热线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实时融入公交线路规划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