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呜呜呜——”随着警鸣声响,原本收缩在隧道两侧的道闸迅速落下,闸口上方的LED屏醒目显示“隧道淹水禁止通行”的文字提示,以防范社会车辆误入。
这是7月份在广州黄埔区开源西隧道一次实况记录。在雨水灌入隧道之时,在区市政设施管理中心的市政设施监控指挥中心,标示全区隧道的LED地图屏启动报警,这条隧道的现场视频出现在屏幕显著位置,数据显示该隧道内水位已达29cm,指挥中心工作人员立即进行应急处理。
据悉,“隧道淹水禁止通行”,这并非工作人员后台操作,而是隧道积水自动拦截系统自发启动的处理方案。自2020年8月黄埔区汇星路隧道建成区内首个隧道积水自动拦截系统以来,目前,黄埔区、广州高新区19个隧道已全部安装该系统。
24小时不间断监测
该系统可实现24小时不间断监测即时自动感应警报,智能启动双向车辆拦截。据统计,隧道积水自动拦截系统投入使用后,共启动积水黄色预警27次,启动积水红色告警并自动拦截14次。
隧道积水自动拦截系统应用人工智能、物联网、边缘计算等新一代技术,对积水点的实时水位、交通状况等要素进行24小时监测,建立预警、告警、拦截一体化全自动防汛管理体系及交通诱导系统,通过获取现场的积水水位数据,并根据突发事件等级,启动对应级别拦截预案。
当隧道内水位到达15cm时,系统自动启动积水黄色预警。隧道入口处警示指示灯随即自动亮起,声光预警开启,LED屏自动提示“隧道积水缓慢通行”,预警信息实时自动推送给相关人员及平台。值守人员收到后前往现场核实。
当隧道内水位达到27cm后,系统自动启动积水红色告警。隧道入口禁行指示灯自动亮起,LED屏自动提示“道闸即将关闭”,5秒后再提示“隧道淹水禁止通行”,变道指示灯亮起指引车辆绕行,声光报警器拉响,双向车辆拦截系统自动启动,道闸自动关闭,报警信息自动推送给相关人员及平台。值守人员收到后复核现场情况,确认拦截设备的工作状态。
黄埔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张亚楠表示,系统可对全区的隧道市政设施进行监控,管理中心可以通过平台,实现突发情况远程指挥调度,并与上级管理平台、相关单位信息平台对接,突破传统人海战术弊端,提升了城市运行安全应急保障能力及城市管理智能化水平。
此外,黄埔区、广州高新区还搭建了专门的可视化管理平台。为尽快解决城市隧道内涝难题,黄埔区、广州高新区提出全面推进科技“三防”工作要求,在全市率先启用集隧道日常监控、预报预警、隐患排查、联动拦截于一体的隧道应急指挥管理系统,打造统一的可视化管理平台——隧道监控应急管理云平台。
极端情况保证也能发出警报
雨天容易遇到极端情况,这个系统可以做到极端情况的通讯保障。为了确保断线不断网,系统采用双环路光纤专线+4G传输等多种传输方式,日常采用光纤专线作为主传输方式,一旦主线路中断,可切换至备用光纤专线和4G信号传输隧道监测数据。
此外,还通过声光电多重警示措施保障,确保恶劣天气不误行。声光报警器会发出高频警报声,拦截处道闸栏杆上爆闪灯带发出红蓝光,辅助高音远程广播,及时有效提醒社会车辆绕行。
极端情况下,要做好供电措施保障雄。确保停电不停运,即使极端天气外部电源中断,依靠配置的高质量、高可靠性UPS不间断电源,可确保系统正常运行超2小时。
有了这个拦截系统,车主们再也不用怕误入积水的隧道了。同时也能最大限度地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全面提高城市运行安全智能化水平。
今年以来,江苏持续加大铁路建设投资,1-8月累计完成投资449.26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71.6%,超时序进度,确保完成年度目标。 9月5日,沪渝蓉高铁六合特大桥跨马汊河矮塔斜拉桥主墩连续梁“0号块”顺利完成混凝土浇筑,正式进入连续梁施工阶段。跨马汊河矮塔斜拉桥全长520米,塔高58.5米,为该标段关键控制性工程,对下一步架梁通道的打通至关重要。 中铁上海工程局沪渝蓉高铁南京枢纽站前2标一分部副经理杨志告诉记者,主塔“0号块”是连续梁的首件,接下来将采用悬臂浇筑法从两边桥墩向跨中施工,分25个阶段进行浇筑,最终实现桥体合龙。 与此同时,世界最大直径高铁盾构隧道——沪渝蓉高铁崇太长江隧道“领航号”盾构机已掘进突破1000米大关,到达长江江底,开启万米穿江长跑之旅。隧道全长14.25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是目前建设标准最高、掘进距离最长、规模最大的世界级高铁越江隧道工程。 今年计划通车项目沪苏湖铁路已进入静态验收阶段,确保今年年底具备开通运营条件,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注入新动能。 今年江苏铁路总投资预计将突破600亿元。目前,全省累计有超过780公里高铁在建,通苏嘉甬、宁淮城际、沪苏通二期等一批高铁项目都在紧锣密鼓的加快施工,预计2027年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