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2018-2035 年)》正征询意见
将实现中心城区至南沙副中心、外围城区中心 30 分钟直达;
广州与湾区各城市中心 60 分钟直达,其中至佛山、东莞 30 分钟可达
8 月 2 日,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官网上,《广州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2018-2035 年)》(下称:《规划》)开始进行征询意见公示。当天,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联合广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召开公示解读会。会上,专家介绍了规划背景、主要内容、实施效果及规划特色。
新快报记者获悉,此轮规划形成高速地铁、快速地铁、普速地铁组成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总规模达到 53 条、2029 公里,与上一轮规划相比,新增 30 条、1004 公里线路。
■采写:新快报记者 陈慕媛 通讯员 穗规资宣
现状
轨道占公交出行比例超六成
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一级调研员贺崇明表示,历经 20 多年发展,广州城市轨道交通取得了卓越成就,已建成开通 16 条(段)、621 公里(不含广佛线和七号线佛山段为 587.7 公里),里程居全国第三,实现了区区通地铁,拉开了城市空间格局,促进了广佛同城化发展。轨道占公交出行比例达 60.1%,逐渐成为市民出行的首选。
为了适应区域基础设施布局的调整,发挥轨道交通对城市发展的引领带动作用,按照市政府工作部署,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牵头组织开展了广州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2018-2035 年)编制工作。
目标
中心城区 30 分钟直达外围城区中心
《规划》按照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国际视野高标准建设轨道上的广州,引领城市向更高质量发展,实现 “3060” 时空目标、”6080″ 客运目标。
“3060””6080″ 即实现中心城区至南沙副中心、外围城区中心 30 分钟直达;广州与湾区各城市中心 60 分钟直达,其中至佛山、东莞 30 分钟可达;市域公共交通占机动化出行比例 60%,轨道占公共交通出行比例 80%。
这一轮规划如何体现 ” 以人民为中心 “?广州市交通规划研究院副院长马小毅提到了三个方面的体现。” 其一是市域之间的效率提升,这也体现在本轮规划出现了高速地铁的概念。” 马小毅说,这轮布局主要是从中心区往外构建。比如,地铁十八号线已建成,下一步将是二十二号线的推进,这两条线路主要解决中心区与南部、北部之间的实时联系。再如二十八号线,主要解决中心区和东部、西部之间的联系;三十七号线解决中心区与东北部的联系;十七号线是外围的线路。
马小毅说,其二是提升中心城区的服务水平,缓解交通压力。他指出,地铁三号线、五号线比较拥挤,” 这一轮规划,我们将在在建的基础上,分别搭建沿广花路解放路的二十四号线,还有沿广州大道的二十六号线,重点舒缓三号线的交通压力。同时,规划沿着临江大道,以二十五号线来疏解。通过完善以轨道交通为主体的公共交通系统,来提高轨道交通的服务品质 “。
其三是完善外围城区的服务骨架。除了南沙区要相对独立成网,在花都、增城、从化等外围城区,规划也结合了主要的公共交通客流总量进行布局。外围城区既有高速地铁联通中心城区,也会构建内部的轨道线路。
策略
构建大湾区一体化轨道体系
规划编制有何策略?贺崇明透露,编制过程中主要采取了五个策略。其一是构建粤港澳大湾区 ” 枢纽共享、网络互联、中心直达 ” 的一体化轨道体系,强化广州作为湾区核心引擎的辐射带动作用。
同时,构筑中心城区至南沙副中心、外围城区的高标准轨道网络,支撑城市空间新格局。打造南沙副中心轨道独立网络,搭建其他外围城区轨道骨架,支撑外围区域城市发展。
《规划》加密中心城区大客流走廊的覆盖,解决现有线路客流瓶颈问题,提升轨道服务品质。加强国铁、城际、地铁等多网融合,形成 ” 外通内连、换乘高效、服务一体 ” 的轨道交通综合运输网络。
马小毅提到,此轮规划在广佛的基础上进行拓展,统筹考虑了广州与大湾区城市的联系,结合广州与周边城市的区位关系,城市的连绵化发展程度提出了差异化的规划衔接策略。
数说新规划
比上一轮新增 30 条 1004 公里
规划形成高速地铁、快速地铁、普速地铁组成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总规模达到 53 条、2029 公里,与上一轮规划对比,新增 30 条、1004 公里线路。
高速地铁方面,《规划》南北延伸十八、二十二号线,新增十七号线、二十八号线、三十七号线,共 5 条、452 公里。
快速地铁方面,《规划》新增二十四、二十五、二十六、二十七、二十九号线,共 11 条、607 公里。
在普速地铁方面,《规划》加密中心城区线网,打造南沙副中心相对独立的网络,搭建外围城区轨道骨架,引入佛山、东莞等周边城市衔接轨道线路 10 条,共 37 条、970 公里。
百万人口拥有城市
轨道里程 101 公里
贺崇明提到,规划实施后,广州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里程位于全球前列。在国内,广州市百万人口拥有城市轨道里程 101 公里,相较于北京 109 公里、上海 88 公里、深圳 77 公里,仅次于北京。
从全球来看,广州市百万人口拥有轨道交通(含城际铁路、市郊铁路、城市轨道)里程 125 公里(东京 100 公里、纽约 127 公里、伦敦 151 公里),实施后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巩固提升广州国际综合交通枢纽能级。
客流覆盖方面,中心城区站点 800 米人口、就业岗位覆盖率超过 80%,全市轨道交通占公共交通出行比例达到 80%,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南沙布局近 300 公里独立轨道交通网络
可以直接覆盖到 50% 以上的人口和就业岗位
贺崇明从五个方面介绍了规划特色。首先是构建以广州为中心的粤港澳大湾区 60 分钟交通圈,支持 ” 双区建设、双城联动 “。加强广州与湾区城市地铁对接,实现广佛一张网、穗莞多通道、相邻城市中心直达。形成对外轨道衔接通道 28 条,其中广佛衔接通道 18 条,穗莞衔接通道 6 条,广州至深圳、清远、中山、惠州等地区衔接通道各 1 条。协同高铁、城际,实现广州与湾区各城市中心 60 分钟直达,其中至佛山、东莞 30 分钟可达。
其次是构筑市域高速地铁,拉近南沙副中心、外围城区与中心城区间的时空距离,支撑城市空间格局。规划南北延伸十八号、二十二号线,新增十七号线、二十八号线、三十七号线,推动南沙副中心、知识城、增城、从化、花都、空港、番禺等地区 30 分钟快速直达市中心。
再次是打造南沙副中心独立轨道交通网络,快速联动深港、珠澳,支撑南沙与港澳全面合作。一方面规划地铁二十二号线延伸至东莞、深圳,十八号线与南中珠城际贯通运营,构建南沙与前海、横琴两个合作区之间的快速交通通道,进一步增强南沙与深港、珠澳的快速联系,巩固提升南沙区位优势,引领南沙发展。另一方面在南沙区内规划布局近 300 公里的独立轨道交通网络,畅通区内各产业组团间联系,为南沙副中心的发展提供 ” 最强 ” 交通支撑。
还有,加密中心城区轨道覆盖,打造优质生活圈,改善居民出行体验。规划地铁二十四号、二十五号、二十六号等线路覆盖大客流走廊,完善以轨道交通为主体的公共交通系统,缓解中心城区道路交通压力及地铁三、五号线等线路客流拥挤的问题,提高轨道交通服务品质。
另外,将推动高速地铁与城际轨道互联互通,强化枢纽衔接,促进多网融合。确保综合枢纽至少 2 条以上轨道线路衔接、80% 以上城际站有城市轨道衔接,形成国铁 / 城际、高速 / 快速地铁、普速地铁 3 个 “1000 公里 “,支持打造综合立体交通网。
记者留意到,此轮规划涉及南沙区的比重较高。马小毅说,《规划》结合南沙的城市规划,布局了将近 300 公里的独立轨道交通网络,可以直接覆盖到 50% 以上的人口和就业岗位,使区内各个产业组团快速联系,为南沙副中心的发展提供强大的支撑。
南沙地处珠三角的几何中心。此轮规划的二十二号线的延伸线和十八号线是高速地铁,一方面能让南沙和中心区进行快速连接。另外,高速地铁与城际进行无缝衔接,二十二号线也会延伸到东莞、深圳,十八号线会延伸至珠海、中山。如此一来,便增强了南沙与深港珠澳之间的联系。
意见反馈渠道
●电子邮件:gzsgdjtxwgh@gz.gov.cn
●传真: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020-83340878;
广州地铁集团:020-83106611
●网页留言: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官方网站、广州地铁集团官方网站公示专题页面留言板。
●温馨提示:上述任一渠道均可。意见反馈需注明 ” 广州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2018-2035 年)方案公示意见反馈 “。
●接收意见截止时间:2022 年 8 月 31 日 24 时(如邮寄,以邮戳为准)。
提醒
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有关负责人提醒,此次公示的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方案中各条线路的具体走向和站点设置仅为示意,最终方案要在国家批准同意该线路建设后,在开展工程可行性研究时才能统筹研究明确。
中国铁路集团通报,今年十一黄金周假期预计将发送旅客1.75亿人次。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星期天(9月15日)在官方微信公众号通报,中国铁路国庆黄金周运输自9月29日开始,至10月8日结束,为期10天,全国铁路预计发送旅客1.75亿人次,其中10月1日为客流高峰日,预计将突破2100万人次。 按照车票预售期的相关规定,铁路12306将从星期天开始发售国庆黄金周运输期间火车票,当天发售9月29日的火车票。国庆假期首日火车票将在中秋节(9月17日)当天开售。 中国铁路集团介绍,国庆黄金周运输期间,全国铁路将实行高峰运行图,统筹高铁和普速运力资源,日均计划开行旅客列车1万2000列,加开跨铁路局集团公司的直通旅客列车354列。 中国铁路部门也将积极应对国庆黄金周购票高峰,优化售票组织,提升旅客购票体验。深入分析客流特点,科学制定售票策略,动态优化票额分配,兼顾长途和短途旅客出行需求,加强票额实时监控,及时将票额投放至客流需求较大的车站,最大限度保障旅客出行需求。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和遏制第三方平台恶意抢票行为,营造公平公正的购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