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凭一张公交卡,就能在京津冀三地乘坐公共交通,省去了排队购票时间,非常方便。”从河北廊坊到北京出差的邓女士在北京南站乘坐地铁4号线,她用河北一卡通在进站口轻轻一划,闸机就顺利打开。这是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发展的真实写照。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8年来,交通一体化成为率先突破的重点领域。三省市积极落实协同发展战略,着力打造与世界级城市群相适应的综合交通网络,京津冀核心区1小时交通圈、相邻城市间1.5小时交通圈基本形成,“轨道上的京津冀”逐渐从蓝图迈向了现实。
北京市交通委协同发展处处长赵阳表示,到“十四五”末,京津冀将基本建成“四纵四横一环”综合运输大通道,形成多节点、网络状、全覆盖的综合交通网络,实现枢纽功能优化提升、运输服务一体便捷、协同发展机制健全完备。
如今在京津冀三地之间,弯弯绕绕的跨省小路,正被一条条通衢大道所替代。北京市域内国家高速公路网实现了“断头路”全部清零,高速公路总里程从2014年的982公里增至2021年的1176.5公里,增幅达到19.8%,以北京为核心的京津冀“单中心、放射状”路网结构得到有效优化。
北京市交通委工程协调与市场监管处副处长王建辉表示,未来将加快推进京雄高速公路、109国道新线高速公路、京哈高速公路加宽等项目建设,提升东北、西部、西南方向高速公路通道辐射能力,疏解北京地区过境交通量。
铁路部门也不断完善路网结构,打造便捷高效的交通网络。以北京、天津为核心枢纽,连接河北各地市的全国性铁路网已基本形成,空间上的“一体化”悄然变成时间上的“同城化”。
借助日渐成网的交通格局,京津冀三地不断尝试各种方式,便利群众出行。北京有38条公交线路实现了跨省常态化运营,服务河北省廊坊市、保定市、张家口市、承德市的17个县市及地区,日均客运量约27万人次,有力支撑了环京地区群众日常和通勤出行。
2021年6月,京杭大运河廊坊段与北京段同步旅游通航,大运河成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桥梁纽带,京津冀交通互联互通服务群众的内涵进一步丰富。
三地互联互通,对于区域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开始显现。8年间,京津冀GDP总量增加了44.9%,北京市第三产业占比从78%提升到82%。基础设施建设也极大支撑了北京非首都功能的疏解,城市副中心配套设施逐步完善,超1.6万家企业入驻通州运河商务区。
9月13日,记者从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国铁集团”)获悉,为期5天的铁路中秋小长假运输明日启动,自9月14日至18日,全国铁路预计发送旅客7400万人次,日均发送旅客1480万人次,9月15日为客流最高峰日,预计发送旅客约1680万人次。 国铁集团客运部负责人介绍,今年中秋小长假旅游流、探亲流、学生流交织叠加,铁路客流总体将保持高位运行。从铁路12306预售情况来看,北京、广州、上海、成都、杭州、深圳、南京、武汉、西安、郑州等城市和北京至上海、长沙至广州、西安至成都、北京至呼和浩特、北京至郑州等区间客流较为集中。铁路部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适应旅客出行需求强劲增长的新形势,精心制定假日运输方案,千方百计挖掘运输潜力,优化旅客列车开行方案,落实便民利民惠民举措,为旅客假日平安有序温馨出行和经济平稳运行提供有力支撑。 科学配置资源,加大运力供给。全国铁路实行高峰线运行图,统筹高铁和普速运力资源,日均计划开行旅客列车11100余列,较日常增加590余列,安排加开跨铁路局集团公司直通旅客列车244列。用好铁路12306售票和候补购票数据,动态分析客流运行情况,灵活精准增加运力投放,采取加开临客、动车组重联运行、增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