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7日,深圳市发改委正式发布《深圳市2023年重大项目计划》,项目清单显示,今年深圳市重大项目计划共安排项目841个,总投资约3.6万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813.5亿元。
据了解,深圳市2023年重大项目安排中包括前期项目247个,建设项目594个。从投资来源方面看,政府投资类项目年度计划投资513.7亿元,占比18.3%,社会投资类项目年度计划投资2299.8亿元,占比81.7%;从行业领域看,现代产业类项目247个,年度计划投资898.9亿元,占比32%;基础设施类项目294个,年度计划投资987.8亿元,占比35.1%;民生改善类项目300个,年度计划投资926.8亿元,占比32.9%。
遴选优质项目年度计划投资稳步增长
今年,深圳841个重大项目投向现代产业、基础设施、民生改善三大类重点领域。其中,现代产业类项目247个,年度计划投资898.9亿元。将主要聚焦“20+8”产业集群,发挥重大先进制造业项目牵引带动作用,包括华润微深圳12英寸集成电路生产线、欣旺达锂离子电池智能智造产业园、“互联网+”未来科技城等建设项目;推动深圳湾实验室光明科学城园区(一期)、比亚迪全球研发中心等项目前期工作。
基础设施类项目294个,年度计划投资987.8亿元。将聚焦提升城市枢纽辐射功能、增强城市韧性等,重点推进深圳平湖南至盐田港铁路改造工程、中石油深圳液化天然气应急调峰站、罗田水库—铁岗水库输水隧洞工程等项目建设;推动国家管网深圳LNG应急调峰站二期储气工程、罗沙路改造工程等项目前期工作。
民生改善项目300个,年度计划投资926.8亿元。主要聚焦“民生七优”,以及城市公共服务水平提升和生态环境改善,重点推进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深圳医院三期、天津大学佐治亚理工深圳学院校区、深圳红树林湿地博物馆等项目建设;推动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深汕校区一期、深圳科技博览中心等项目前期工作。
今年深圳将重大项目入库标准标准细化,同时提高入库项目质量,将重大项目总投资门槛设为为1亿元,社会民生5000万元。从投资来源看,今年社会投资类项目达428个,总投资25571.4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299.8亿元,占比达81.7%。
投资质效提升重点投向四大领域
去年,深圳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迈上新台阶,地铁12号线、14号线、16号线和6号线支线建成通车,新开通里程达128公里,创历年之最,年末通车总里程达到559公里;教育综合实力不断提升,坪山高中园以及市第十三高、第十四高等18所高中开办,新增公办高中学位4.17万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加速建设,工程生物产业创新中心、脑科学技术产业创新中心等建成运营……2022年,深圳市本级政府投资项目728个,完成投资754.1亿元,计划完成率达117.0%,政府投资质效明显提升。
根据政府投资项目计划,2023年市本级政府投资项目计划共安排项目566个,实行ABC分类管理制度,年度计划安排投资560亿元。且重点投向城市基础设施、民生服务、科技产业创新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四大领域,投资约481.4亿元,占年度投资规模的86.0%。
在城市基础设施领域,将重点推进城市轨道五期、轨道四期及四期调整,以及深汕高铁、穗莞深城际、深大城际、深惠城际等城际轨道交通和国家铁路项目;民生服务领域,将优化多层次教育发展体系,加快推进龙岗高中园、光明高中园、深汕高中园、市第二十五高级中学等项目建设;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快梅香里、安托山等人才住房和保障性住房建设购置及配套设施项目建设。
科技产业创新领域,将强化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推动“鹏城云脑”网络智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土建工程、国家超级计算深圳中心(深圳云计算中心)升级换代土建安装工程建设;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积极推进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重点推进大空港新城区截流河综合治理、坝光片区防洪(潮)排涝工程、东部海堤重建工程(三期)等项目建设。
中国铁路集团通报,今年十一黄金周假期预计将发送旅客1.75亿人次。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星期天(9月15日)在官方微信公众号通报,中国铁路国庆黄金周运输自9月29日开始,至10月8日结束,为期10天,全国铁路预计发送旅客1.75亿人次,其中10月1日为客流高峰日,预计将突破2100万人次。 按照车票预售期的相关规定,铁路12306将从星期天开始发售国庆黄金周运输期间火车票,当天发售9月29日的火车票。国庆假期首日火车票将在中秋节(9月17日)当天开售。 中国铁路集团介绍,国庆黄金周运输期间,全国铁路将实行高峰运行图,统筹高铁和普速运力资源,日均计划开行旅客列车1万2000列,加开跨铁路局集团公司的直通旅客列车354列。 中国铁路部门也将积极应对国庆黄金周购票高峰,优化售票组织,提升旅客购票体验。深入分析客流特点,科学制定售票策略,动态优化票额分配,兼顾长途和短途旅客出行需求,加强票额实时监控,及时将票额投放至客流需求较大的车站,最大限度保障旅客出行需求。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和遏制第三方平台恶意抢票行为,营造公平公正的购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