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21日网站首页返回旧版
>智库·专家>正文

创新工匠是怎样“炼”成的?

分享到:

先后考取公路、铁路、市政专业国家注册一级建造师和注册测绘师后,一本注册安全工程师证书又一次送到了高索的手上。

业内人士都知道,能同时得到这些证书的人在企业中寥寥数人而已。然而,对于中铁十七局二公司测绘中心主任高索而言,这些证书远远没有自己取得的专业技术成果和发明专利有分量。他精通高速铁路精测网复测和加密、长大隧道施工控制、沉降变形监测、CPⅢ轨道控制网、无砟轨道施工测量。在精密控制网测量方面,他熟练掌握GNSS、水准和导线测量及数据处理,积极参加公司各项重难点工程和关键项目的测量技术服务和指导工作,积极参加各项科技活动和科研技术开发工作,获得多项省部级科技奖励,可谓名副其实的企业“专家型”测量人才。

工作中的高索(左)

初出茅庐 首条高铁显身手

2008年4月18日,新中国成立以来投资规模最大的建设项目——京沪高铁开工建设,高索作为数万建设者中的一员参与了这场光荣的“战役”。他在中铁十七局京沪高铁土建1标项目部担任测量队长、工程部长,这一待就是近4年。

“当时京沪高铁施工时,高速铁路精密工程控制测量、路基和桥梁施工变形监测等方面的经验几乎都是空白。”高索回忆道,“测量工作刚开始很困难,工作量大,很多知识要从头学习,不断摸索创新,最终圆满完成了全标段测量任务。全部测量工作均独立完成,无一委外,培养了一大批测量技术人才,节约了数千万元成本。”

高速铁路最大的特点是快,而快的同时必须保证高平顺性、高稳定性、高安全性、高舒适性。要达到这样的目标,必须提高测量精度。为了提高测量精密度,保证施工安全,高索白天扑在工地上指导检查测量工作,经常亲自操作仪器,晚上伏在办公桌前潜心研究理论,分析测量数据。

“数据的采集和分析是非常枯燥的,但是这些数据必须真实可靠,因为这不仅仅是数据,这是保障高铁安全的必要支撑,作为测量工作者,我们责无旁贷。”高索坚定地说道。凭着这份责任感,他顺利组织完成了京沪高铁224公里的精测网复测、CPⅢ测量、沉降变形监测、无砟轨道测量等工作,未出一起测量质量事故。

经历了无数次数据分析和实践,他的努力得到了回报:编写的《CRTSⅡ型板无砟轨道施工布板软件》《CPⅢ建网与测量技术研究》《京沪高速铁路路基和桥梁基础沉降分析、监测和评估技术试验研究》等成果荣获中国铁建、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中国铁道学会等单位颁发的多项科技进步奖;《CPⅢ平面控制网测量变形分析与解决方法》获中国铁建优秀科技论文一等奖,该论文收录于2016年首届全国建筑业优秀论文集。

这些成果和理论为中国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目前的高铁建设过程中还在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潜心数据 尽显专才本色

2012年,西成高铁开始动工建设,中铁十七局二公司负责3标段施工任务。其中,重点控制性工程天华山隧道全长约15.989公里,最大埋深超过1000米,是西成高铁长大密集隧道群中最长隧道,也是亚洲最长单洞双线高铁隧道。

2012年,亚洲最长单洞双线高铁隧道——西成高铁重点控制性工程天华山隧道开工建设。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为了这“百分之百精准”,他与项目测量队付出了艰辛努力。“秦岭山脉山高林密,GPS信号比较差,在平时需要三四个小时就能测完的工作需要延长一整夜,观测20来个小时才能完成。”提起当时的测量环境,高索打开了话匣子,“当时为了测量水准,我们需要翻越整座天华山,15.9公里隧道水准线路达到60多公里,而且山高坡陡,冬天冰雪覆盖,这给测量工作增加了不小的困难。”

2016年7月8日凌晨5点10分,随着一声炮响,历时3年多建设的西成高铁天华山隧道终于精准贯通。“我当时特别兴奋,因为我们的努力没有白费,现在想想还是特别兴奋!”高索脸上露出孩子般的笑容。

随后,他主持编写的《秦岭天华山特长隧道精密控制测量技术研究》获集团公司2016年度科技成果二等奖,为未来特长大隧道施工提供了实践经验。

勇于创新 精密监测破难题

2018年6月17日,陕西省首条城际铁路双线成功下穿机场停机坪的新闻在央视《新闻联播》栏目播出,行业内外高度关注。这也离不开高索与同事们的测量技术支持。

“全长2.85公里的机场站至机场西站盾构区间,是全线关键控制性工程,是我国西北地区最长城际铁路盾构施工区间,地下穿越西安咸阳国际机场T1航站楼、T2航站楼,并两次穿越停机坪、3次穿越滑行道、4次穿越航油输油管线。盾构施工一次性穿越这么多航空敏感区关键建筑物,在国内尚属首次。”负责施工的中铁十七局二公司西安城际铁路项目经理李树文告诉笔者。

为了严密监测盾构区间隧道沉降量是否处于正常范围,保证施工安全,高索组织研发了自动监测系统。该系统针对穿越机场厂区特殊环境,能够远程控制自动变形监测数据采集和分析软件,适用于各种构筑物不同反射目标的免棱镜变形监测,综合分析道面、道面下土体和盾构变形监测数据,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证了机场运营安全。

好消息如期而至,盾构区间顺利通过机场,盾构出洞贯通误差不到10毫米,机场跑道停机坪最大下沉小于10毫米,为我国在航空敏感区同类型地下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

他还主持研发了CRTSⅢ型板精调系统技术,并在郑徐、京沈客专成功应用,获得精调标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研发的铁路双块式无砟轨道(弹性支撑块)浇筑完成后采用标架测量代替安装钢轨检测技术已在蒙华铁路完成测试;参加了《高速铁路轨道工程施工技术规程》(QCR 9605-2017)的编制;作为主要审查人员参加了《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101-2018)的修订。

2016年8月,高索被评为中铁十七局首位测量内部专家,2018年入选陕西省测绘地理信息质量检验专家库。他还曾多次参加中铁十四局测量方面的科技成果、职称论文评审工作,参加有关测量成果或方案的专家评审会,用自己的一技之长为该公司各项目工程施工保驾护航。

编辑:小鹿

行业数据 更多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