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21日网站首页返回旧版

师建华:新能源汽车的破与立

分享到:

作者师建华系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进入加速发展阶段。年产销量、保有量连续七年居世界首位,截至2022年6月,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1001万辆。我国已经建立起完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随着转型升级继续深化,“十四五”作为产业转型发展的关键期,汽车产业将全面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而新能源汽车将为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路径

汽车产业“十四五”发展总体目标是:实现汽车市场平稳增长和汽车行业转型升级向高质量发展,为建设汽车强国夯实基础。其中目标之一就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实现市场化。这中间包括新型产业生态逐步构建完成,共性瓶颈技术得到突破,品牌质量具备较强国际竞争力,基础设施体系不断完善,产品经济性和使用便利性持续提升,市场环境大幅改善。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年销量占比达到20%。

围绕新能源汽车“十四五”发展目标,汽车产业要完成新能源汽车市场化体系建设任务。其中包括强化创新,不断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加快构建新兴产业生态;科学布局完善基础设施体系的建设任务。

国家科学施策推动新能源汽车市场化发展,为其提供相应保障措施:包括优化产业管理思路,完善市场推广政策,研究制定新型商业模式,加强充换电网络建设支持力度,把好产品安全关,优化产业链等等。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简称规划)明确了推动新能源汽车高质量发展路径。规划明确到2035年,纯电动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主流,高度自动驾驶汽车实现规模化应用,公共领域用车全面电动化,燃料电池汽车实现商业化,充换电服务网络便捷高效,氢燃料供给体系建设稳步推进。

规划深化了“三纵三横”研发布局,强化加强整车集成技术创新、提升产业基础能力。

第一,强化整车集成技术创新。以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汽车、燃料电池汽车为“三纵”,布局整车技术创新链。

第二,提升产业基础能力。以动力电池与管理系统、驱动电机与电力电子、网联化与智能化技术为“三横”,构建关键零部件技术供给体系。

第三,规划制订了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工程,以完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包括:实施电池技术突破行动,实施智能网联技术创新工程,实施新能源汽车基础技术提升工程。突破车规级芯片、车用操作系统、新型电子电气架构、高效高密度驱动电机系统等关键技术和产品,攻克氢能储运、加氢站、车载储氢等氢燃料电池汽车应用支撑技术。

第四,开展智慧城市新能源汽车应用示范行动。

第五,加强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明确了不同充电技术路线的定位。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成绩喜人

在我国汽车产业加速向电动化、智能化和网联化方向发展的趋势下,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商业模式创新力度不断加大、充换电基础设施体系日趋完善、产业链核心企业积极主导构建新型产业生态,氢燃料汽车也进入了产业化导入期。

新能源汽车发展具体表现为,产业规模持续扩大,技术水平显著提升,企业实力明显增强,配套环境日益优化。

新能源汽车发展实现了“三个突破”:

突破一,技术突破。新能源汽车建立了上下游贯通的完整产业体系,突破了电池、电机、电控等关键技术。其中,动力电池技术处于领先地位。

突破二,产品突破。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在原有基础上大幅提升。新能源乘用车基本实现了车联网功能全覆盖,L2级驾驶辅助系统在新能源汽车中达到38%,一些头部企业已经投放了搭载V2X技术的量产新车。

突破三,市场突破。新能源汽车实现了快速发展,连续七年产销量全球第一。2021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均超过350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6倍,市场占有率达到13.4%。

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创新提升了产业化水平。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不断取得进展,为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支撑。纯电动专用平台实现广泛的一体化集成设计,降低了整车开发成本、提升了整车动力、续驶里程、高低温能耗、整车安全性,为智能化的拓展留下了充分空间。

新能源汽车的产业体系也更加健全。建立了完善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动力电池装车量全球领先,驱动电机、电控系统等关键部件性能不断提升。建成了全球最大的充电设施网络,车电分离模式加快创新,换电站开始发挥补能作用。

新能源汽车的产品水平持续提升。产品质量和水平不断提升,车辆续航里程达到500公里以上,车型日益丰富,车辆安全性、可靠性及能耗水平也得到大幅提升,动力电池系统能量密度提升、成本逐渐下降,驱动电机、电控系统、智能化水平持续提升,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认可度日益增长,氢能和燃料电池汽车已经进入到商用车多场景的示范应用。

新能源汽车的市场趋向良性发展。市场竞争力持续上升,主力车型销量取得巨大增长;私人消费势头强劲、购车比例快速提升,新能源汽车开始成为消费者下一款车型倾向购买对象。

问题和发展前景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其一是产业链问题。一方面存在产能过剩风险,总量上,整车和动力电池产能过剩风险加大;结构上,高端产能不足和低端产能过剩并存,低水平同质化竞争影响产业整体水平。另一方面,随着规模扩张,原材料价格上涨、动力电池成本上升;电池原材料用金属镍、钴、锂等资源缺乏,存在供应链不稳定风险;芯片自主问题制约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健康发展。

其二是产品问题。整车成本依然偏高,安全可靠性、低温实用性、使用便利性仍然有待提升;关键技术环节存在短板,对于高度电动化新能源汽车来说,车规芯片是重要的产品核心基础问题。低温充电慢、续航里程降幅大、高温安全性差等影响新能源汽车全天候条件下的安全运行。

为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发展,政府主管部门正在通过在实施强链补链行动、加快核心技术攻关、加大推广应用力度、优化产业发展环境、深化高水平开放合作等五个方面采取措施助力提升产业水平,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同时坚持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发展方向,按照新的三纵三横布局,组织实施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新能源汽车专项。

今年1至8月,全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697万辆和168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8%和1.7%。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97万辆和38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2倍和1.1倍。市场占有率达到23%,已经超过了“十四五”末市场占有率20%的目标。同时,支撑电动汽车发展的充电基础设施也在不断加快建设。截止2022年8月,全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达到431.5万台,同比增加105%。并且建成了1685座换电站,发挥补能作用。

基于我国汽车市场巨大的发展潜力和依然旺盛的需求,加上国家政策的支持。预计2022年汽车总销量为2700万辆左右,同比增长3%。新能源汽车将继续稳定向好,延续增长态势,预计2022年销量将超过550万辆,实现56%的增长速度。新能源汽车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将进一步推动汽车销量稳定增长,发挥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积极作用。

编辑:敬之

行业数据 更多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