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们把这些(五大燃料电池城市示范群)从北到南连起来,我们能不能搞一条氢能高速?”
近日,全国政协副主席万钢在2022中国汽车论坛会议上如此表示。他认为中国氢能产业的发展还需要更大范围的示范,“至少也得像当年‘十城千辆’这样的规模,要在产业规划里边能够把它推动下去。”在万钢看来,现在已经到了氢能汽车发展最好的时候,在“双碳”目标的压力下,中石化、中石油等相关企业面对能源转型都表现出了焦虑和积极的一面,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上近1200辆氢能汽车实现减碳2200多吨的例子,也已经证明了氢能汽车在减排方面巨大的应用前景。
目前,国内已规划了京津冀、河北、河南、上海和广东五大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城市群,跨城市示范已经不断落地。而其他暂未进入示范城市群的城市, 也有地方性的鼓励政策。例如,科技部在山东省推动“氢进万家”项目,以青岛港、潍坊港和胶济高速为支撑点,将山东的可再生能源和山东的工业副产氢气组合起来,对氢气在车、船和仓库等应用端,做了全方位的试验。万钢表示,现在已经到了扩大氢气应用示范范围的时刻。“记得我们当年搞电动汽车的时候,京沪高速也是造充电桩最快的一个,然后(电动汽车)逐渐地铺开。我估计明年大概用一年的时间这个高速公路就能开通。”加速氢能汽车的普及,将可以较好地解决当前商用车新能源化进展缓慢的问题。
虽氢能汽车符合低碳绿色发展趋势,但制、储、运、加等环节成本仍居高不下,而商用车的使用场景有较为固定的运营路线,可以大大降低应用氢能的成本。在商用车新能源化进展缓慢之外,新能源化区域发展不平衡以及充换电、加氢网络、车路协同等基础设施相对滞后等问题,同样需要重视。对此万钢提出,要进一步提高纯电动汽车的环境适应性、安全性和经济性,让其可以充分满足我国广袤的东北、西北地区人们的需求。而这就要求相关部门和企业加快混合固液电池、全固态电池的研发。另外,西北、东北地区的新能源汽车需求与内燃机产能的利用相互结合,既可以满足广大消费群体的出行需求,又可以带动传统动力系统的转型升级。
“我们国家有2700多万辆汽车内燃机的产能,怎么样能够把这些产能带到新能源汽车的赛道上来,我觉得还是要统筹推进内燃-电力驱动的高效化。”万钢说。而统筹推进内燃-电力驱动的高效化的方法在于大力发展插电式、增程式的混合动力汽车。今年上半年,插电式、增程式混合动力汽车销量达到53.4万辆,同比增长了1.7倍,市场渗透率达到5.2%,综合油耗已经控制在百公里2升以内,现在在向1升以下发展。“内燃机仍然要发展,发展的方向实际上要从高功率密度向高效率发展。这个高效率就是找到它和电机适配的最佳点,使它在最低排放的情况下达到发电的最高效率。这可能是未来发展的一个方向。”万钢提出,特别是西部地区,因为城乡距离远、温差大等实际情况,对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冬季汽车动力系统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插电、增程式汽车更远的续航以及内燃起动的预热作用,更适用于这些地区。万钢还呼吁,中国要持续推动汽车与能源、道路、云技术等多领域的跨界融合,从而构建新能源汽车智能操作系统、绿色低碳可持续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循环。只有这样,新能源汽车产业才能加速迈向电动、智能、低碳、可持续发展的新征程。
今年以来,江苏持续加大铁路建设投资,1-8月累计完成投资449.26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71.6%,超时序进度,确保完成年度目标。 9月5日,沪渝蓉高铁六合特大桥跨马汊河矮塔斜拉桥主墩连续梁“0号块”顺利完成混凝土浇筑,正式进入连续梁施工阶段。跨马汊河矮塔斜拉桥全长520米,塔高58.5米,为该标段关键控制性工程,对下一步架梁通道的打通至关重要。 中铁上海工程局沪渝蓉高铁南京枢纽站前2标一分部副经理杨志告诉记者,主塔“0号块”是连续梁的首件,接下来将采用悬臂浇筑法从两边桥墩向跨中施工,分25个阶段进行浇筑,最终实现桥体合龙。 与此同时,世界最大直径高铁盾构隧道——沪渝蓉高铁崇太长江隧道“领航号”盾构机已掘进突破1000米大关,到达长江江底,开启万米穿江长跑之旅。隧道全长14.25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是目前建设标准最高、掘进距离最长、规模最大的世界级高铁越江隧道工程。 今年计划通车项目沪苏湖铁路已进入静态验收阶段,确保今年年底具备开通运营条件,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注入新动能。 今年江苏铁路总投资预计将突破600亿元。目前,全省累计有超过780公里高铁在建,通苏嘉甬、宁淮城际、沪苏通二期等一批高铁项目都在紧锣密鼓的加快施工,预计2027年建...